发布时间:2014/11/22 17:33:33
今天是图书馆特别的一天,因为在兴隆山新馆开馆两周年的特别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图书馆久违的亲人——图书馆离退休老馆员。我们在图书馆的信息发布屏上,打上了一句深情的问候:“老师们,欢迎回家”。?xml:namespace>
来图书馆工作快要两年了,自己也见识到了很多图书馆接待参观团的重大场面,但这一次,我却发现,往常淡定稳重的侯馆长有些许的紧张和忐忑。从收到接待参观团的任务起,她就带着我们年轻人,把所有给老馆员准备的暖心杯涮洗干净,用开水烫好消毒。反复规划和调整参观路线,考虑到老馆员的身体状况,她还一遍遍地叮嘱物业人员一定要保障馆内地面卫生。她一而再地要求所有负责接待的年轻馆员从参观车队到达起,务必一对一搀扶离退休老职工。看着干练麻利的侯馆长,突然变得“啰嗦”起来,我们感到,这次的贵宾们,肯定举足轻重,不同凡响!
早上八点,分馆的所有伙伴们,已经在北厅集合待命了。大家打好热水,准备好拍照的椅子,侯馆长还系上了她那条重要场合必定出场的亮黄色丝巾,看起来倍儿精神。大家分成两队,翘首以待,都想看看这次到馆参观的重要嘉宾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九点十分,总馆领导带领参观车队到达兴隆山北门,以往不太能见到的总馆各位领导悉数到场,他们身边搀扶着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花白了头发,有的迈着谨小慎微的步伐。他们亲切的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人,拉着我们的手,随我们走进图书馆。再看侯馆长,她跑到第二辆车上面,在车上扶下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然后她兴奋的抱着这位头发花白的奶奶,高兴的喊着:“杨老师啊,你怎么样啊,你可算来了。”她的眼里似乎还闪着点点的泪花,就好像离开家多年的孩子,看到了久违的亲人。老馆员们纷纷在我们的搀扶下,下了车,顿时,图书馆北厅前面热闹了起来,大家热情的握手,有的老馆员似乎找到了很久不见的老搭档,兴奋地脸上皱纹都笑成了花。
随后,年轻馆员按计划分组陪同离退休同志逐层参观新馆,参观过程中,很多老同志表示: 回到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辛勤付出的“家”,切身感受到了此时此刻图书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平和慈祥的笑容中,不时的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我接待的两位老馆员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奶奶了,拉着她们的手,就好像陪在了奶奶的身边。交谈中,她们最关心的是书库的变化,但是当他们走进二楼书库时,长长的走道让她们感到力不从心:“图书馆真的变了,变得这么大,一眼都望不到头的书架,老了,走不过去了,但看到这些,心里真高兴啊。”听到这些,我的心里竟有些酸,这些老人在图书馆辛苦奉献了一辈子,从最早的一本本找书、登记、然后借出,变成了现在完全不同的图书馆大流通开放模式。最辛苦的年代,是他们为我们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留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有勇气,有机会,不断创新和发展。有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馆员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而现如今的流通模式和服务水平较20年前,实在是进步太多太多了啊!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啊,真好,真好!”
上午10点,总馆馆长李馆长和刘书记也来到了分馆,他们与老馆员们亲切握手,深入交流。刘书记还激动地垫起脚尖和一位八十岁的老馆员拥抱耳语。他代表所有工作在图书馆一线的馆员们向各位离退休老馆员数十年的辛苦工作表达由衷的谢意,希望所有老馆员们有时间“常回家看看”,与年轻馆员多多交流,并衷心祝愿各位离退休同志家庭幸福,身体健康。随后,总馆李馆长向离退休同志汇报了近年来图书馆工作总体情况,并再次感谢老一代图书馆人为我们积淀了吃苦奉献的图书馆精神。看着李馆长严谨又激动地做着工作汇报,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领导和同事,都对这次的参观活动如此重视,原来,他们要接待的,不是单纯的几十位老人,而是我们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所有山大图书馆人的领导和老师,是为山大图书馆奉献了一辈子的前辈和先驱。
这66位花甲老人,有的退休了二三十年,有的刚刚离开岗位三五年,但不管离开岗位多久,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对图书馆那份深厚的感情,从他们注视着我们的眼神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鼓励和期许。从参观车上,我们搀扶下来的,不仅仅是几位图书馆的老前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老一代人为我们营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理应不断去追求,不断去创新。亲爱的老师们,各位亲切的长辈们,谢谢你们为我们留下的一切,我们必当珍惜,我们必定努力!老师们,一定记得啊,常回家看看!
【作者:兴隆山校区图书馆 袁玉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