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国际教育学院志愿者 劳颖俐

发布时间:2014/11/27 17:04:18   点击:  

11月26日 星期三

  因为要去参加一个比较特别的志愿服务活动,要转三班车大概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我六点多起床,一个人利索地刷牙洗脸,出门等公交车。路上我静静地不说话,其实是因为害怕。

  这次的志愿服务是辅助老师陪伴智障人士。去的路比想象中要顺畅得多,我最近的路总是很顺,去浴室排队总是刚到就能轮到,去吃饭总能买到自己想吃的,新买的山地车也安全无损地保存下来,遇见的朋友也都对人很好很真诚,做各种事都是恰到好处地完成,对我来说,每天都是感恩节。但我隐隐地害怕着。

  然而今天依旧是感恩节。

  一起做志愿的小伙伴对我很好。姑且允许我称呼他们为“孩子”,只是他们有些近乎狂躁,叼着纸把凳子举在空中重复着甩动凳子的动作;有些偶尔调皮,跑来跑去,还会抢漂亮的饰物;有些则很沉默,眼神空空洞洞,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每人负责照顾一个“孩子”,陪着他们去室外散步。

  我一开始分配到的“孩子”是个歪着头目光呆滞的叔叔,我有点害怕,同行的志愿者就跟我调换,结果我需要陪伴的是一个胖胖的大女孩,她不说话,但是会傻傻地笑,会点头摇头,会摆手。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开不开心、冷不冷,她都是傻傻地笑。我想这样就够了。

  阳光很好。

  老师很辛苦。

  “孩子”很幸福。

  这是我所有的感受,别无其他。

  散步完回到室内,他们开始乱跑,其间发生几个小插曲。一个小男孩靠近我们吐出舌头给我们看他嘴里嚼的东西,东西掉在地上,他就捡起放进嘴里,对着我们笑,然后重复。一个女孩问我脸上怎么了,我捂着脸问怎么了,她说被她打了。另一个女孩子跑过来抢一个志愿者的胸章,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我有些害怕。

  老师们忙着顾这顾那,一会抱起这个孩子,一会把那个孩子举过头顶的凳子放下。

  事后回想,眼泪竟然簌簌地落下,真的很心疼老师们,也很心疼那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我承认我无法懂他们的世界,虽然我以为我能懂。回学校的路上,突然很想念自己的亲人朋友,很渴望与他们交流,哪怕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抱头痛哭也好。

  这是从所未有的孤独。

  蒋勋说:“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但我也同时知道,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

  我坐在公交车里,静静地看着窗外。

  我知道不消半天,我又会跟平时一样和朋友嬉笑打闹,但此刻,只想用尽所有的心力,表达我的感恩。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身边不管美好还是丑陋的一切,感谢我活着的每一天。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2014 劳颖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