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1 18:02:16
点击:
昨天,我有幸跟随数学学院2012级党支部专访了“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原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袁益让教授。与袁教授促膝长谈,听他讲过去的往事,真切地感受到袁教授奋发图强、科技报国的数学情怀及进取精神,我们都感觉深受鼓舞且受益匪浅。
按照预约的时间,下午三点钟,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之情,来到了袁教授办公室,他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袁教授表示见到我们新一代焕发着蓬勃朝气的数院学子非常高兴。他还非常动情地给我们讲起了他求学和做学问的经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用的书籍都是苏联非常著名的数学家编著的教科书,难度比现在高很多,考试也比较严格,要获得正式考试资格还要经过一轮笔试,有很多同学连正式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我学习还算刻苦,除了老师规定的习题之外,会把所有的习题都做一遍,而且基本上是自己独立做出来的,所以每门课程都得了优秀。”“我记忆比较深的是一次流体力学考试,老师用了当时一本杂志上的一个很难问题来考我们,全校只有我一个人做出来了,因为我把老师平时没布置的习题也都做了,虽然这里面没有那道题,但只要把他们都弄懂了,那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听到这里我思绪万千,既对袁教授刻苦勤奋的精神心生敬佩,同时也为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到汗颜。我们这一代人虽然生活水平高了,但钻研学术的态度却不及像袁教授等老一辈数学家的一半,这很值得我们反思。
接下来,袁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美国留学的经历。1985年,袁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怀俄明大学做访问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J. Douglas, Jr., R. E. Ewing教授合作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和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数值模拟科研工作,对美国的核废料污染项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在的学校开出了两万元美金的年薪想要把他留在那里(要知道当时他在国内的月薪只有不到两百元),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如果我是一个美国人,我应该呆在这里,但我是中国人,中国才是我的根。”袁教授不仅学术上造诣很深,他崇高的爱国情怀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山大学子学习。回国之后,袁教授主要从事能源数值模拟理论的研究。已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课题、国家和部级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以及胜利、大庆、长庆等油田重点攻关课题20多项。他所承担的“能源数值模拟的理论和应用”项目于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油资源运移聚集软件系统研究”先后二次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他团队提出的算法现在在国际上仍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同时,他在地层硫酸盐结垢系统,半导体器件瞬态问题数值模拟等领域都做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他累积发表170余篇论文,五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重要报告。当被问及为何能做出如此高的成就时,袁教授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做的都是我喜欢做的工作。”而我想,袁教授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与他的聪明才智和他孜孜以求的勤奋态度是分不开的,虽然已是79岁高龄,但现在他仍然每天坚持来办公室办公六小时,风雨无阻,我们去的时候他还在仔细校正并完善着他以前发表的论文,准备整理成书。“这是我的第五本书的书稿,我打算到我82岁的时候写完第八本书,如果身体好的话翻译成英文。”袁教授很坚定和自豪地说道。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采访已经接近尾声,袁教授非常亲切地说:“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可以来找我,我会认真地给你们解答。”我们很受感动,袁教授为国家,为山大做出如此高的贡献,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孺子”的心态,关心照顾每一位学生。“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袁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做人与做学问上,每一位山大学子都应向袁教授看齐:心胸宽广,爱国明志,拼搏进取,科技报国。
【作者:数学学院本科生孙长贞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