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四书阅读者 刘博阳

发布时间:2014/12/02 17:01:57   点击:  

12月1日 星期一

  前日曾听得儒学高等研究院颜炳罡教授的谈人生讲座,旧有之思想观念革新甚多,似有一种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的感觉。

  受其启发,也恰逢闲暇之际,我在图书馆借得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尚阅得大学章句一卷,便已感触颇多,因而记之述之,藉此也荐予诸位同学共赏共勉之。

  四书之首的大学篇,高考时几乎每个人都可倒背如流,如今还能者,恐怕鲜矣。知道其真谛者更是少之又少了。然而作为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是不应该抛弃的。这本著于近千年前的书籍能够流传至今,影响甚广,足以谓之伟大。然真正伟大的乃是文字下所活跃着的思想,思想之伟大将永不泯灭。

  “大学者,初学入德之门也”学习大学,乃是我们获取道德最好的方式。开篇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为纲领,继而提出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明明德。而后诸章强调诚意在于“慎独”、修身在于“善察”、齐家在于“不偏”,而治国则在于“仁”。

  书中中诸多细节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例如“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倘若法官通达世理,面对犯罪分子花言巧语,又岂会受其蒙蔽。因而我们在日常中,学习的不单单是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去通达世理。书中其他诸多细节,更是发人深省,有待我们去细细品读,并实践之。

  在此,仅简述作引,目的在于能唤起诸位对于优良传统之兴趣。无论文理工商,诸生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则必须要回到老祖宗那儿去汲取更深层次的智慧。写到这儿,不禁感慨。今晚我上一门关于山大历史与精神的通选课,老师授课认真负责,能够学习的知识也甚多。然而偌大的教室,入座者却微乎其微。让人不禁发问:是我们的历史存在问题还是我们本身出了问题?

  鉴于此,希冀着,山大人,不要丢了你的过去,也不要抛弃了传统。



【作者:法学院2013级本科 刘博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