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采访记者 高爽

发布时间:2014/12/10 19:17:06   点击:  

12月10日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二,刺骨的北风使得路上的行人一再加快步伐,每个人都显得那样行色匆匆。我和我的同学背着沉甸甸的旅行包,步履却格外轻盈从容。

  刚刚踏进学校的大门,小A就轻叹一声:“哎呀,这就到了呢,真快!总觉得自己还在日照似的。”我笑着点点头,边走边回想昨天在日照采访作家赵德发先生的情景。

  赵德发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日照市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0万字,获省级以上文学奖20余次。这次去采访他实际上是“山东乡土文学现状研究”这一2011级毕业实习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采访赵德发先生,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在创作一系列乡土题材的文学作品时的创作动机、创作追求等问题,试图以点带面地反映出当代山东乡土文学的现状。虽然我是和其他四位队友一同前往日照进行采访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学生,要去采访这样一位知名作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紧张。但没想到的是,这种不安很快被赵先生的平易近人所打消了。

  上午十点,我们刚刚下车,赵先生就亲自来车站接我们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家的书房。一进门,屋内整整一面墙的书架立刻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书架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赵先生一边笑着为我们介绍他的藏书,一边邀请我们坐下,一一询问我们的名字,并拿出最近出版的《写作是一种修行——赵德发访谈录》题字赠给我们,丝毫没有大作家的架子,这让原本有些忐忑的我一下放松了不少。大家坐定以后,采访就开始了。

  谈到创作动机时,赵先生表示,自己的创作关注农村,不仅仅是因为乡土是他熟悉的题材,更是出于一个作家的责任感。他讲到,“一个关注时代、有责任感的作家,必然要用作品发言;一个探究人类命运的作家,必然要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担忧”。所以他写下了《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这三部长篇小说来关注农民与土地、农民与儒家文化、农民与政治权利这三个宏大命题,试图“为历史立此存照”。他注意到了近代以来农村所面临的改变与困惑,希望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和保存这一段历史。

  当被问及创作立场时,赵先生告诉我们,他在写乡土题材的作品时并不是带着一种城市文化的优越感去揭露和批判乡土社会的蒙昧与落后,他关注的是城与乡、传统与现代之间调和而非对抗。赵先生并没有把贫困落后的乡村当作批判的对象,相反,他想要为处于弱势的乡村而发声,书写城市化进程的大潮席卷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所面对的焦虑与困惑。这种创作立场所反映出的作家的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随后,我和我的队友结合赵先生的具体作品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赵先生进一步就乡土社会的信仰危机、民主制度的不完善、乡土的消亡与重建等问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看法,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最后,赵先生深情地总结道:“我们一边随波逐流,一边深情凝望,这是我们的宿命。”是啊,现代人与乡土的关系的确是这样的无奈,对于乡土,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可是我们又是这样的渴望逃离乡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巨大裂痕似乎一直是让我们疼痛的伤口。面对这样的伤口,赵先生拿起了自己的笔,去表现乡土社会的丑与美,善与恶,去书写芸芸众生的悲与欢,笑与泪。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表现历史,更是表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访虽然早已结束,但和赵先生的这一次谈话所带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赵先生待人接物的谦逊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创作的认真和努力、对于社会历史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能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作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想到这里,我的步伐更加轻快了。



【作者: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 高爽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