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土建学院本科生 艾芝海

发布时间:2014/12/14 18:16:07   点击:  

12月14日

  今天是2014年12月13日,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第77个冬天。

  站在窗前看着湛蓝天空下温暖的阳光,我总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即便77年过去,即便历经无数日日夜夜风雨洗涤,无数白雪洗刷,那些沉重的生命和斑驳的血迹依旧在金陵的泥土中呐喊。不甘的幽灵,徘徊在金陵城的上空,看着眼前八街九陌的都市,车如流水,人声熙攘,是欣喜还是悲怆?无家可归的游魂,是不是还在寻找旧日的居所迟迟不肯往生。经历了77个寒暑,我想昔日曾经在那片大地上倒下的身影没有完全离去,他们还挺立在南京城外,曾经战火飞扬的壕沟里,用背影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的万里长城。
  记不起南京这个名字是何时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然而让我愧对于南京的就是我似乎遗忘了它很久很久,只是曾经的历史在今天重新编排,才偶然让我记起南京那座遥远、那座繁华、那座掩埋了无数历史烟云的古都。我想起起历史课本上那一扉页,虽然仅仅几行笔墨,却书写了一个民族的血泪史,虽然仅仅一副带有禽兽残忍笑容的插图,却让多少沉思的良心感到不寒而栗,同时也凸显出另一个民族侵略者的残忍与野蛮,他们较之茹毛饮血的飞禽走兽更显得野蛮与凶残。
  然而,中华民族难以遗忘的屈辱和黑暗日,却被行凶邪恶刽子手任意扭曲,他们非但不承认犯下的罪行,称之为子虚乌有的构想,还像小丑一样粉墨登场,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轮回演唱着改编得面目全非的历史剧本。同时开始将魔爪伸入海岸线另一端的国土,把中国的钓鱼岛当做自家的花园肆意改造。趾高气昂,就像几十年前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那样嚣张。
  韩国同中国一样,与日本在历史上有不共戴天的仇怨,也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几十年前,他们的祖先和我们的一样,即便只是拿着大刀长矛,依旧敢于直面迎面扑来的枪林弹雨,而且我们的祖先还要勇敢些。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子孙敢高举大旗反对日本不承认慰安妇的行为,而我们有些人却在权衡利弊,“冷静思考”后失去了行动的勇气。何况,他们没有旅顺大屠杀,更没有南京大屠杀!一个小国家的人民还保留有如此气概,炎黄子孙更不可失去祖先留在血液里的气概!

  谈及此处,我又将对南京致歉,对南京的死难同胞致歉。对抗战的先烈致歉,因为直到今天我才记起了12月13日不仅仅是一年时光里一天,更是中华民族用以缅怀77年前死去的同胞一天,以致我异常忐忑,不敢大声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如果现在让我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前,让我站在纪念馆里受难者雕像面前,让我站在那块无名的纪念碑面前,我该是无地自容,更不敢用炎黄的语言去问候他们,因为我害怕他们说我不是他们的子孙,我的血液里没有流淌着他们的气节。
  今天,遥远的南京城正在举城同悲,祭奠亡灵。无论是喧嚣的大街还是静谧的校园,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的民众,无论大街小巷,在鸣笛那一刻,所有人都缓缓地低下头,闭上眼,去感受先辈们灵魂深处经久不息的呐喊和咆哮,点点烛光将照亮那段黑暗的历史和那片昏沉的天空,放飞的和平鸽将永远在神州大地翱翔,矗立在公祭仪式上的铜鼎将一直铭记今天——2014年12月13日,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节我们缅怀介子推;端午节我们缅怀屈子;此后,我们终于可以在12月13日这一天去缅怀那些无辜死去的同胞。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如今的南京城担得起这样的称赞,南京城里伫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处处体现出现代化大都市雍容华贵的气派,同时也不缺乏古典人文熏陶的优雅仪态。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整座南京城充满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气息。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警策未来,我们可以远洋求学,我们可以移居海外,我们可以不是历史的撰写者,我们可以不是著有建树的政治家,甚至于我们将来只是工地上一名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搬砖工人,只是街头菜市场卖瓜果的小贩,只是农田里耕种的农民……但是,我们都有相同的根,勿忘国耻,将之传递至子孙万世,代代不息,代代不忘,只有这样那些在苦难中逝去的灵魂才会放心地升入天堂,只有这样,先祖的气节才会重新在血液里奔腾。

 


【作者:土建学院本科生 艾芝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