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1 14:57:43
点击:
昨天晚上临睡前的朋友圈上演了一场大战,仿佛大家把期末复习期间长时间压抑的烦躁情绪连同那体内不知名的怒火都一并点燃了,这怒火在大家你三言我两语之中愈“烧”愈烈。而这一切的导火线便是学委在22:27的那条群发短信——“报纸编辑出来分数了”。
紧接着,我的朋友圈便被新闻班的同学们刷屏了,内容均是大家吐槽老师给的分数超乎寻常得低。“报纸编辑分数刷历史新低,同学们再见!”、“我也刚刚80分”、“我才76分,呵呵了”、“大家好,68分的路过”、“行啦,我60分整!”......一时间整个朋友圈都活跃了起来。慢慢地,大家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得从吐槽自己的低分变成了“哎,你多少分?”、“那个谁多少分,应该考得不错吧?”。而这一变化伴随着更多的是“同学们希望看到更多比自己低分的同学”这种心理,这并不是说大家的心眼坏,而是有这样一种心理,那就是当自己不走运的时候看到更多的人更不走运就会有些许的释然。因此,大家盼着有更低的分数出现,无非是希望自己的难过可以得到缓解,而对象是谁并没有那么重要了。例如,我们所熟悉的800米测试,很多时候你对自己跑出来的成绩并不满意,但是当你到达终点时发现身后还有一大群气喘吁吁的同学时,你会有那么一瞬间的如释重负,而这并不代表你真的希望他们就是跑得如此慢。
其实说到底这是一种嫉妒心理,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我们都会嫉妒那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生活环境类似却比我们出色的人,按照嫉妒程度大小大致可以划分在憎恶和羡慕之间。“嫉妒“这种心理并不能说一定是消极的,适当的嫉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督促自己进步的动力。我们平日里常说的“争强好胜”其实也与嫉妒心理有关,一个人争强好胜就会嫉妒周围出色的人进而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使自己不输于他人,但是如果嫉妒得过了头便会适得其反。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人:喜欢大吹大擂、凡事与你比较以突出其好、爱在众人眼前炫耀等,这时候嫉妒就过头变成了过度攀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你总是将自己拥有的幸福与他人进行比较,那么你将一直生活在诚惶诚恐的日子里,即便是拥有再多你都不会满足,更不曾尝到真正快乐的滋味。
看到这里,大家会问我:“你这么淡定应该考得不错吧?”,其实,我也是早已“烤”焦写此文进行自我安慰罢了。以上言辞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大家可给我建议。
【作者:文学院本科生 2012级 孙艺鹏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