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解剖课学生 陈傲蕾

发布时间:2015/03/20 11:05:21   点击:  

3月12日 星期四 晴
  心情复杂的解剖实验课。也许“心情复杂”形容像我这样喜爱小动物又不太敢见血见尸体的女生来说更合适,因为需要学习生物学,更形象地了解书上理论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得不去面对这些实验。有人说生科女生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不然,表面故作平静的我,心里的纠结难以言表。
  细胞生物学实验开始了,我们走进实验室,小白鼠独特的气味扑面而来,隐约能听到“叽叽”的叫声,远远看见一只小白箱放在桌上,走近一看,几只浑身乳白,两眼亮红红,双耳半透明,四肢粉红的小东西赫然出现在眼前,直叫人生怜。它们活泼好动,将胖乎乎的身子立起来,前肢捧在胸前,三角状嫩粉色的小鼻子“扑扑”地动,试探着这个对它来说未知的世界。但我却知道,这一天,也许将是它们最后一次试探这个世界,极富生命力地呼吸。
  老师教给我们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并进行解剖,观察小鼠器官结构部位并对肠系膜上的脂肪细胞进行染色观察。这是我学到的第二种处死哺乳类动物的方法,上一种是气栓法让兔子“先生”安乐死。这次为了不使毛细血管中的  血细胞影响观察,必须断头放血。没错,只是为了观察肠系膜细胞里的脂肪滴,红眼睛的鼠太郎牺牲了,为科学研究献身了。它,安祥地躺在解剖盘中;我,仔细地观察着它的器官。小白鼠肠系膜上的脂肪细胞聚集在毛细血管周围,保护着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为它们运送养料,相互维持,相互影响。
  实验小鼠,它们不是偷吃食物的普通家鼠,不是作为宠物的仓鼠。从出生便生活在干净的鼠箱里,躺在软软的木屑上,吃着经过仔细调制的食物,随时被清洁卫生、测量体温。看似出身高贵、无忧无虑,但是,它们注定服务于实验,服务于人类,进行免疫学研究、药动力学研究、神经学研究:为帕金森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实验场所、为人类了解新药药效试药、为肿瘤研究得肿瘤病。它们看似出身贫贱,受尽折磨,但是,从它们身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造福了人类,提高了人类身体健康质量,推动世界医药科学发展。
  这些动物,出生在实验室,可谓终身为科学研究而奋斗,陪伴着在那里工作的研究人员,与他们并肩作战。我们也应该让它们牺牲的有价值,有意义。作为生科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以解剖生物为乐,应有一颗报恩之心。说实话,这些动物不是天生为人类而生的,也不是天生为了实验而活的。所以,那些不顾一切以科学研究为借口虐待、杀害生物的人应受到严惩。
  同在这片天,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平等的,爱护这些因实验而献身的生物吧!认真学习、做研究,让它们牺牲得有价值。
 
  您好,尊敬的鼠先生,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作者:生命学院本科生 2013级本科生 陈傲蕾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