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5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杨润
发布时间:2015/04/10 10:15:27 点击:
4月9日 星期四 晴
去年在济南一直都没见下雪,可现在到了春天,却下起了鹅毛般的“雪”来。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雪,而是树上掉下来白色飘絮。微风一吹,漫天飞舞,可是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美感,因为几乎在这个时候都不能张口,一动嘴唇,飘絮就会进入嘴里,让人感到不适。每次上课或者去食堂吃饭,都是不堪其扰。
好在生活还有其他有意义和快乐的事存在,就会使人忘却这些短暂的不快。现在被我认定为快乐的事,上自己喜欢的课也算一件吧。在这学期的课程里,最喜欢的就是葛荃院长的“政治伦理与中国政治”了。估计一般的人听了这个课程名称就已经没有兴趣了,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自己后来认真听课之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是收获良多。
下午的课上,葛院长给我们讲到了公私之辨的问题。首先,他以河南临颍县南街村的一条标语“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先私后公是庸人;损公肥私是坏人。”引起了话题,进而讲到了传统社会公与私的三重境界。
这三重境界分别是:以君为本的公私观,以民为本的公私观和以人为本的公私观。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精英与政治精英有一种“道高于君”的说法,有人认为这是对君主行为的有力制约,孕育着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些因素,而葛院长却完全否定了这种说法,提出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葛院长认为,所谓“道高于君”,否定的是具体的个别君主的个人之私,维护和坚持的是政治权力主体的全部利益!其特质是以特殊政治利益集团的整体利益作为标定、衡量公与私的惟一尺度,其中从来就没有对于社会一般成员利益或权益诉求的认定,在这个层面上倡导的大公即是大私!他的这一说法,真的是让我醍醐灌顶,自己以前在这一问题上思考得就太浅显,而曲解了这种表述的真正内涵。
随后,葛院长讲到了以民为本的公私观,他在PPT上打了这么一段话:以“公卿大夫”做愚夫愚妇的政治代表,民众的是与非,亦即天下百姓的“利益表达”需要经由特定的士大夫集团做媒介。一般来说,政治权益“代表者”的产生如果不是经过一定的合法程序,其所执掌的权力没有切实可行的“授权程序”做根基,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有效监督与制约——这一切都被“代表者”理所当然的“自我肯认”所取代,那么,这种“代表”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夺”罢了。讲这段话时,葛院长自己也有些小激动。他说但是写完这段话,在房间里高兴得差点手舞足蹈,为自己的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的确,葛院长的这一席话,可谓一语中的。所谓的古代好官,不过也是为民请命,但是却基本没有民自己请命,普通的百姓根本没有合适的利益诉讼渠道,只能“被代表”。
最后,他继续为我们讲解了以人为本的公私观。但是葛院长认为这很难做到,只是在哲学层面达到。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规定性的是以公民为本的公私观,因为它是一个法律概念和政治学的概念,才可以真正去操作。
葛院长的这堂课格外精彩,听得我也是如痴如醉,连他自己也是沉浸其中,最后都忘了时间还给我们多讲了十几分钟。
这堂课除了给我具体的一些知识性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多看书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就像葛院长所说的,你们只有真正进行有价值的独特思维创造时,你们才能体会的学习的真正乐趣!
【作者:政管学院本科生 杨润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