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中国成语大赛参赛者 王江

发布时间:2015/04/19 11:34:35   点击:  

4月18日 星期六 晴
  本还以为今日会下雨,结果一整天都是晴空朗日。上个星期参加了学生会承办的成语大赛,比赛的规则很简单,一人描述,一人猜词,一百二十秒,猜词多者为胜,这不仅考验大家的成语功底,而且还需要两人配合默契。

  我看过去年的中国成语大赛,感觉参赛者的学识都很渊博,大多都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所以刚参加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忐忑,担心会出现许多生僻的成语,描述者会词不达意,猜词者摸不着头脑。好在初赛的成语都很基础,两人配合得好,两分钟大抵都能答对六七个。

  非常幸运,我和我的队友通过了初赛的选拔,本周六又再次前往中心校区理综楼参加决赛。等我们抵达的时候,教室里已是人声鼎沸,大屏幕上播放着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成语大赛决赛,选手们镇定自若,描述一方稍有提示,他们便能脱口而出,我们坐在下面观看时不停地发出感叹——怎么能这么厉害?

  负责成语大赛的导演同我们讲,“举办成语大赛的目的,不是看你能猜对多少,而是如何让别人从你的话中认识一个词语,可能你和你的队友不认识这个成语,你们可以通过一个一个字猜字把它给凑出来,但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目的是观众通过你的形容、描述、造句中能够理解这个词,并知道怎么运用它……”所以,在决赛的时候,我们都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猜,得以描述意思为主,手势释义为辅。

  第一轮的比赛不计时,也不计猜对的个数,与其说是看我们的成语积累量,毋宁说是看我们的“表演”能力,即如何充分运用思维,将这个词阐释准确,让对方领会。屏幕上出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成语——“独树一帜”、“光明磊落”、“千篇一律”、“胸有城府”、“学富五车”等,虽然这些成语在高考之前我们也反复记忆过,但在不能用同音字描述的情况下,还是会面临思维短路,各种语塞的问题。我们队在复赛第一轮的成绩不佳,没能进入第二轮的角逐。虽然心中尚有遗憾,但还是收获颇丰,还是能让我们认清许多平日里都用错的成语——自认为汉语学得还不错,其实还是很浅显。

  成语比赛是极有意义的,成语本身是中华文化的凝缩,虽然仅有几个字组成,但其背后可能影射一个完整的典故,而这些典故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又何尝不是道德典范、传统美德的浓缩?当我们都在热火朝天学习外语的时候,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经典也是应该的,学好自己的母语,彰显一种自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是中国梦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体现。



【作者:法学院 2012级 王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