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2 22:14:13
点击:
转眼间便要到了4月23日,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想想近期花在读书的时间比以往少了些许,不免心中有些惭愧。
在山大读研期间,空余时间比大学多了不少,山大也为自己的阅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确实太多了,所以愈发有种想知道更多的冲动。而我也一直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读书?
每当我在山大校园看见“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八个大字的时候,都会在心中默念一遍。我想,我们这群年轻学子,读书的目的可能也正在于此:让读书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思想,养浩然之正气,冶健康之性情。
所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于高校学子而言,应该意识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当我们毕业之后步入社会,也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我们平凡的一生。但是,我们可以甘于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而摆脱沦为平庸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读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和许多知识渊博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进而使我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我们应当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尊严和独立人格的人。如果我们没有思想,那么我们将来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甚至将来我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也只能是驯服的思想奴隶,而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秀公民。从教育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公民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从公民个体的角度看,一个优秀的公民是自己塑造的,而这离不开读书,我们应当让我们自己乃至今后我们的后代都对读书拥有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终生都入迷地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打交道”。如果我们没有发现阅读世界的美,而这个世界也不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话,那么大学便给不了我们什么,我们今后也只能怀着空虚的心灵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朱永新教授也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作为当下的年轻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地读书,以提高自身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从而能使我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多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负山大“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级 赵超前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