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外语学院本科生 齐英姿

发布时间:2015/04/25 00:17:58   点击:  

4月24日 星期五 晴
    每周五对我来说都是极度“烧脑”的一天,这一天课程内容多,难度系数又相当高。下课后跟同学和Scott先生走在校园里,小心翼翼地纠结着措辞,生怕又会上演“悲剧性”的对话。
    Scott 先生是我们的英文写作外教,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个怪老头儿。
    大三上学期Scott先生开始教我们写作,仍然记得第一堂课上,他平静地用中文点到全班同学名字时,我们心里都惊得咯噔了一下。他的中文非常棒,尤其是对汉语古文的积累与学识更是渊博。“班门弄斧”、“韦编三绝”、“狗拿耗子”…… 许多成语从一个年逾六十岁的外国人口中居然随意而恰当的说出来,如果这还不够赞叹,黑板上板书的甲骨文,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制度清晰而又系统的研究,更是令我们佩服不已。如此博学的老师,自然也经常给我们留一些相当“纠结”的作文题目,像“人是不是东西”,“生命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还有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探讨等等。虽然经常为了写一篇作文搞得焦头烂额,但看到Scott先生非常认真的批阅后也觉得十分满足,他告诉我们,他往往会给每个同学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批改作文。
    Scott先生不仅是一位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个严谨到有些苛刻的老师。他的英文发音非常标准清晰,这对于专业学生来说自然是一大幸事,但同时他也要求我们尽力将每一个音节发到最完美。如果有哪个单词发音不准或者句中带点语法小错误,他一定会坚持让你不断完整的重复这句话,again and again,直到正确为止。在校园里碰到Scott先生,简单打个招呼还好,若是提个问题又不巧哪个单词发音不准或是犯点语法错误,尽管可能是一些微小的错误,他也一定会耐心等你纠正完,然后才回答你的问题。从此但凡与他对话聊天,一定都是提着十二分的小心。所以如果在校园中有同学跟Scott先生看上去相谈甚欢,其实极有可能是那个同学还在一遍遍重复修改自己话里的错误。
    虽然Scott先生对知识容不得一丝马虎,但课堂上的他也经常是可爱搞笑的。除了每周一节的写作课,他还课下多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他“独特”的针对性训练。我们经常采用转圈式造句或回答问题的方式反复练习每一个知识点,如果在你这儿出了错,就会一直重复纠错,直到正确为止。对于我们经常性无意识地“不知悔改”,Scott先生也常常是一副无比“绝望”的样子。像做游戏一样,专注而又刺激的氛围里,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其实真的很幸运大学里能遇上如Scott先生这般严谨负责的好老师,听说这学期Scott先生还开了一门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选修课,相信以他独特深邃的视角,一定是一门不“枯燥”的课程,有时间一定要去蹭
一下!


【作者:外语学院 2012级 齐英姿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