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5 08:53:34
点击:
刚刚度过了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我想起近期图书馆也有开展相关活动,宣传读书的魅力。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提到干部要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由此可见,读书应当是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阅读也要学会避免误区。
人民日报上总结的7大误区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似乎也非常恰当的反映了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青年人对阅读的误解,也着实令人深思。
前两个误区是“读图”和“碎片”,信息化影响下的阅读往往趋向于视觉化和碎片化,虽然看电脑、看手机也是在阅读,但由各种图片组成的文本信息常常让人无法得知前因后果,阅读应当是一个体系,而现在大多时候的阅读往往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它缺少了几分灵动,使得阅读的魅力大减,也会给读者造成误区。
接下来是“功利”和“教条”。当下的青年人常常把读书当成实现某件事情的手段,比如追求功名利禄。“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成了父母误导孩子的工具,使得阅读不再纯粹,我突然羡慕起那些“傻读书”的人,他们可能真的只是因为喜欢。另一方面,有些人精神世界枯竭的人常常把读书当成一种教条,奉行理论主义,不辨是非,不与实际相结合,使得阅读变成一件很累很累的事情,这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还有几个误区是“焦虑”、“反智”和“虚无”。这主要是说一些人会在阅读时面临选择的焦虑---我读什么?、时间的焦虑----再读快点!等等。心不静,何以成阅读?更有甚者,读书时忘记思考,和怀疑,只会接受和相信,使得各种煽动性、片面性言论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大脑停止转动;使得阅读变得浅显。而“虚无”主要是指读书时忽视其背后的潜在价值,流于形式,倾向于娱乐爆炸性阅读。它会使我们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止步不前,让我们的阅读变得只是在读字而已。
这样看来,阅读的误区真的十分可怕,我们每个人在热爱读书的同时,必须要理性思考,善于分析,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品味其中奥秘,追求生命的真理。爱读书,会读书更要慎读书,这样阅读才会更有价值,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与美好!
【作者:政管学院 2012级 姜铭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