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5山大日记:赴牛津参赛者 王天宇
发布时间:2015/04/26 09:12:55 点击:
4月25日 星期六 晴
去年作为山东大学代表队的一员,参加牛津大学主办的2015年国际传媒法普莱斯法庭大赛,最终山东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并列第三名,因此也获得了前往牛津大学参加国际赛的宝贵名额。
今年3月,拖着笨重的行李,我们走在牛津镇的考利街上。初到牛津,印象最深的便是牛津的云。一片片云彩像是棉花浮在天空中,随意地变换着形态,像极了牛津学子的思想,自由而又深邃。
牛津的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个车道。但即使如此,交通并没有显得拥堵。街道两旁的房子,各自经历了不同长度时间的洗礼,显得稳重而又谦和。在这样的地方行走,你的心情会自然地平复、舒缓,你也会不自觉地享受悠闲的时光。云朵在天空中随意的游走,鸽子在屋顶漫步,咖啡馆的门口三三两两的顾客或站或坐,或交谈或思考。
和我国的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并没有围墙,因此也很难让人说清哪儿是它的校园,哪儿又是牛津镇的生活区。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牛津大学已经和牛津镇融为了一体,整个大学就是一个小镇,整个小镇就是一个大学。在我看来,这正体现了牛津大学兼容并包的态度,学习和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继续时刻也需要学习。
漫步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我并没有感受到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上最高学府之一的那种意气风发,相反我感受到的是平静、淡然。古老的建筑静静地呆在道路的两边,外表并不惹人注目,部分墙皮甚至都有些脱落。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宠辱不惊”吧,像是走过了一生的老人,不追求华丽的服装,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正是这种平静的氛围才成就了今天的牛津,不热爱喧哗,才让离家万里的世界学子在异国他乡静下心来,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虽然我们在比赛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结果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我们最终还是无缘十六强的比赛。比赛结束,我们收拾回家的行囊,走在牛津的街上,我们并没有过于失落。我想,我们就应该学习牛津的那种精神,“宠辱不惊”的精神。结果并不是全部,有收获,我们便是快乐的。
【作者:外语学院 2011级 王天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