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外语学院本科生 王周凤

发布时间:2015/08/28 09:01:33   点击:  

8月27日 星期四 晴
  虽然学习德语已经有三年之久,虽然以前也曾经接待过一些德国代表团,虽然也曾经和一些德国的外教和交流学者进行过或多或少的交谈。然而,面对来自六十九个国家的1200余名日耳曼学专家,面对各种各样的口音,我还是感到不知所措的。我害怕,自己听不懂个他们在讲什么,无法针对自己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我害怕,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不能理解他们在讲什么。
  出于胆怯,一开始我并不敢主动和他们交流,只有当他们向我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才应付式地回复几句。我只是在一边默默的听,去适应他们的发音,去寻找他们谈话的主题。
  直到一位印度学者主动和我攀谈起来。我们谈到了两国的教育问题。由于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所以我们在教育问题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同之处。我们的大学容纳了太多的学生,有时则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足。我们谈到了自己选择德语的初衷。他谈到,其实最初他学习的是机械制造,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DAAD的项目去德国留学了。在那段时间,他爱上了日耳曼学,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原来的专业,潜心研究日耳曼学。再后来,他就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在和他攀谈中,我发现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也完全可以去回复他的问题。
  在后来,我阴差阳错的和一位美国教授交上了朋友。和往常一样,我在会议结束后就匆匆的回寝室,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突然我被一位老太太拦住了。她告诉我,她把衣服落在了一个分会场,然而那个会场现在正在开会。而再过十分钟,她要去另一个地方参加一个颁奖仪式,等她参加完颁奖仪式,会场就会锁门了,因此没有办法拿自己的外套。她问我有没有时间帮她拿一下外套。我考虑了一下,自己除了很累以外,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所以我就欣然答应了。我们相约,六点半在综合楼门口碰面。
  她准时来到了约定的地方。她不仅再三地感谢我的帮助,还询问我是什么专业的。当她得知我也是日耳曼学专业的学生后,她递给我一张名片,让我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尽管给她写信,她会尽自己的力量给我解答。同时她也希望我们能够经常进行邮件往来,成为朋友。虽然因为这件事,我错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不得不在校园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细细想来,这也是值得的。由于我的付出,帮别人找到了外套,同时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如果不去帮助别人,我或许只是待在寝室看上两个小时的电影。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什么人,学到什么东西,对于未知拥有的只有好奇。但当我们认认真真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只要付出,我们不仅会收获经验,更会认识到很多朋友。或许只是萍水相逢,或许交谈并不多,但对我们来说,都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外语学院 2012级 王周凤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