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文学院本科生 柴舒文

发布时间:2015/09/08 09:16:41   点击:  

9月8日 星期二 晴转雨

  大二第一天的校园里暑气已渐渐消褪,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星星点点的斑驳着,树桠上还有少许未肯停歇的蝉在沙哑的鸣叫。
  岁月催人老,难得老去。人年迈的时候虽然气力不足,体力不支,但总有许多惊艳了时光的往事可以和着回忆下酒,甘肴美酒入口,至醇,至淡,美哉。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所得所失已成往事,零杂琐碎虽已不必再提,但我尤其想讲讲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
  在选择好社会实践的调研主题后,我们团队第一次正式讨论的是关于队伍名称的确定。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我们像为自己的孩子起名一样认真执着,诚挚真心。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的调研对象是值得被社会和大众关注的一代——90后新生代农民工,而我们主要的调研方向则是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我们确定的队伍名称“青色”一词就寄托着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感情:同样的青春年华,不一样的生活际遇,他们早早进入社会的熔炉,这片尚还稚嫩的树林是否经得起风吹雨打,享受到阳光雨露?这动摇不定的水面上的青色浮萍又能否稳定扎根在美丽的风景里呢?
  我们“青色”团队一共有六人,分别来自社会学、经济、软件以及中文专业,本着希望能利用好各自的优势资源和专业长处服务于本次实践的初心,我们组建了自己的队伍,同时我们地跨三省——广东、河南和山东,也充分保证了样本分布的广泛性和调研的科学合理性,这赋予了这支年轻的队伍良好的先天条件,同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最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正式调查阶段的八天。相对于服务类,我们调研类的实践项目是在向社会、向调查对象索取服务,难度系数和受挫指数都要更高。我们在策划时首先着重讨论了应当采取何种举措调动受访者积极性的问题,最终预备的方案大都是赠送一份小礼物作为物质奖励,与此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受访者的谢意。然而由于运行成本太高等问题,现实的调查环节中我们人为地舍去了此环节,最终整个队伍完成的有效问卷为401份。参与调查的600位受访者形形色色,我们与他们的一次次面对面接触就像是社会大法官对我们的一次又一次盘查。交流是双向的,我相信在我们对他们的采访过程中,他们也必定默默地审视了我们。
  我们见过许多双眼睛,温暖的、冷漠的、信任的、怀疑的、认真的、不耐的......带着真诚和热情相待,我们心中的暖和热被浇灭过好多次,事虽如此,我依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深信不疑:“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还要我们永不相忘。”那你呢,你的心意和我一样吗?当我们的受访对象低头耐心填写着那些冗长的问卷时,我在心底默问了他们,也默问了我自己。那些愿意为我驻足的脸庞我已记不清楚,但他们留给我的感动常在。我相信这是人和人本初互信的体验,我相信它不需要物质利益也拒绝物质交换。必定是这样的,一颗真心一定能得到另真心的慰藉。
  我们所有的结题报告和论文等内容在上个月底才全部完成。第一学年的社会实践也告一段落,我们又回到了校园。总是时常想起同样90后的他们,他们现在还好吗?校园里,校园外,虽然成长的轨迹不一样,但只要努力,今天和明天都会如虹般绚烂的!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这句话使我始终不愿放弃,拒绝退缩,并且不断在自己旧的躯壳中冲破自我,获得新生。这句话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话就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4级 柴舒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