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5山大日记:中山大学交流生 吴姿璇
发布时间:2015/09/26 23:35:27 点击:
9月26日 星期六 晴
动笔前,我曾犹豫不决。因为远赴异乡交流学习,从岭南到齐鲁,从中大到山大,犹隔天涯。在这篇日记前冠以山大的名号,似乎有些不妥,毕竟我已不在山大。但除了山大和山大的朋友们,没有谁可以作为适合倾吐的对象,就像负笈求学的游子,走得再远,我的心,我的家,还在那里。
入学已经一周了,想到一周前自己满头大汗地拖着行李走进交流科办公室的模样,至今忍不住羞赧。之后就开始手忙脚乱地办各种手续、找宿舍、办校园卡、开网,在偌大的东校区兜兜转转,狼狈而生涩的我们与大一新生并无二致。全新的环境,陌生的方言,刘书记在最后一次交流生会议上说的话回响在耳边:“首先要学会适应生活,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好在,虽然语言沟通、气候适应方面略有问题,但室友和宿管阿姨都十分热心,尽力帮我们解决难题,我慢慢地安顿下来。
选课过程比较顺利,我在中大限定的学分范围内为自己选了尽量多的课程。来到中大的第一堂课是刘亚平教授的公共行政学,全英的PPT不仅吓到我们这几个交流生,也在中大本校生中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课后作业是阅读英文原版的公共管理类教材。往后的几门课程,大部分都是双语授课,这让我们始料未及。我深知自己的英语虽然可以,但要啃学术著作,确实有一定难度,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考验的不只是英语水平,还有人的耐心和毅力。
当初报中大的交流生,我的想法很简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希望用更开阔的视野去认识行管这门学科,为以后在山大政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虽然有挑战,但这种挑战也正是我所期待的。退一步说,为了山大,我也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
今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很感动。同来交流的好友将她的WiFi名称设置成“凡我在处”,我随口问密码是多少,她很鄙夷地看了我一眼说:“你是不是山大的呀?”我顿时大悟,又惊又喜,心底升起一股暖意。
今日离母校万里之遥,我亦是山大一份子,他日毕业后,我依旧是山大一份子。
凡我在处,便是山大。
【作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级 吴姿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