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5山大日记:辩论赛观众 高雪华
发布时间:2015/11/04 09:03:17 点击:
11月3日 星期二 晴
2015迎新杯辩论赛终于落下了帷幕,看着台上一群西装革履的学弟学妹们兴奋的合影拍照,忽然感觉眼角有些湿润,好像依稀看到了去年的我们。这时候,仿佛突然就明白了刘希夷的那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是不适合辩论的,像我这样一个逻辑不清而冲动感性的人,似乎与辩论向来无缘。当时是怎么喜欢上的呢,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好像喜欢上的那个过程就跟一开始喜欢吃苹果喜欢喝可乐的过程是一样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一步步的往前走,就再也没有回过头。我当过辩手,当过主席,当过评委,我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辩论,不知不觉,已经一年。
今年的新生赛并不平静,从一开始的辩手人数少,到后面的大批量退赛,我们这些老队员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很低迷的状态, 充满了忧虑与急躁。就像一个孩子,满心欢喜的捧着糖果送到这个世界的面前,却发现这个世界里的人忙忙碌碌,并没有人会为了一把糖果而驻足,一个人珍惜的,却不能奢求其他人温柔以待。
世界那么大,选择那么多,辩论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爱情,学业,甚至许许多多其他的,你更加热衷的爱好吸引着你。更何况辩论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爱好,很少有人会将他做为一生职业的选择,而很难有一个人,可以因为热爱而毫不追求回报的坚持付出。在这种大量时间精力的付出之后,得到的回报却寥寥无几时,最初的热情早已维持不了多久。我记得在打山大杯的时候,经过了那么多那么久的努力,最后眼睁睁看着场上大势已去。我记得当时的我一定是站在大马路上嚎啕大哭了,因为现在一想起,还是觉得那么不甘。
经历过那么辛苦的循环,经历过那么惨烈的失败,为什么还在坚持呢?是因为可以拓展社交人脉,还是可以锻炼口才能力,是因为可以赢发展分,还是可以刷脸争荣誉?
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发现,时间会把那些你曾经以为很重要的,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些你曾经刻意追求的,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刻入你的骨髓,那些你曾经热衷痴迷的,也早已经不知不觉被你抛到了脑后。
当我回想起我短短的一年辩论时光,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不是唇枪舌战胜利时的洋洋得意,不是一时无言以对的尴尬场景,而是那些,一闪而过的,不被许多人发现的瞬间。
我记得打山大杯初赛的前一晚,我和馨予坐在高高的阳台上,听着表叔讲队史,看夕阳将自己的影子一点点拉长;
我记得在一次讨论的间隙,当大家都口干舌燥思维枯竭时,吴爷拿着小梳子,将我揉成一团的头发一点点理顺;
我记得在与法学院对峙的那场大结词中,饶学长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手舞足蹈的和我一起念最后的陈词;
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我想我都会记得……
一直以为要在七十岁时,我才会坐在摇椅上回首往事,从未想过会这么快就回头。
我们能打辩论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大一的热情,大二的传递,大三的坚守,随着年龄一点点增加,随着责任一点点的增多,留给辩论的时间在你的权衡利弊之后,慢慢减少。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乐此不疲的参加一场场自虐与互黑的讨论。也可能是青春期的我们治愈能力够强,后来的我们也并没有因为不美好的故事对辩论产生绝望或者害怕的情绪。我们都是越挫越勇的孩子。
我后来渐渐明白,人还是要有点情怀才能继续往下走。无论此时此刻我们面对的辩题有多么痛苦,准备的过程有多么艰难,等许久之后,你记住的,是你曾经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回忆总是饱经时光厚待的,就像今天的我站在这里,那些美好的不美好的,欢喜的不欢喜的,都像一帧帧旧电影, 让你忽然感慨忽然震动忽然潸然泪下,婉约中如昨,岁月说琼楼。
有个歌手在她的猫咪死掉的时候写过这么一句话: In my life, there was a moment, I thought you'd be mine forever.
都曾经想过一辈子,可是,还好没有一辈子。
米兰昆德拉说,世界上所有的不朽都是和失去相联系的。因为每一场比赛的短暂,因为每一次选择后的不可再来,因为你生命中可以最肆无忌惮打辩论的时间是那么那么的少?所以,才保住了生命中关于辩论的美好。
卡萨布兰卡中说到,“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是啊,世界上有那么多爱好,爱好中有那么多的选择,你却遇见了辩论。
那就去打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远很远的理想,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还有那么多握在手中的时间,趁我们还有呼吸。
【作者:历史学院 2014级 高雪华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