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5 09:12:55
点击:
晚上9点多,一个人背着包走在校园里。校园的小路交错纵横,没有被打扫干净的树叶纷杂地散落在路面上,路上的大学生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颇为悠闲,夜幕下的洪家楼校区,还颇有些大学园的气氛。没有目的地仰起头,望着夜色苍茫,远处有橙色亮光的的天空,然后发现天上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那是带有小灯泡的风筝吗?还是夜班机?我暗自思忖。脚步不觉得停了下来。咦?如果是风筝的话,怎么不动啊?夜班机的话,也没有亮一红一白的闪光啊!
后来,猛地我意识到:那是星星啊!
当时,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嘴角的上扬,可是想想,又有些凄凉。现在,在都市中见到星星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大一的时候在山里,经常能够看到星星,而且是以“银河”的形式出现的,而非以“颗”的形式出现。后来,到了洪家楼,不知是忙得忽视了,还是本身就消失了,脑海里的星星变得越来越少,前些日子正好赶上冬季供暖的济南,连着好几天都是“浓醇”的大雾霾,连教堂都朦朦胧胧地看不到了。有个在山里喜欢天文的老乡,经常会在朋友圈里说“山里又是一个见到银河的夜晚”,光是看着几张照片,我就好是心生羡慕。的确啊,在山里几乎每晚都能见到的 星河,在洪家楼就消失了。消失的东西,真的很珍贵。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被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上,公民的关注度也逐年上升,目前处于排名第三的位置。新闻刚刚报道,日本投资1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5.2亿元)给中国,让治理污染,附上的图片是在“仙境”中的日本。跨境污染是个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的确应当立即解决。可是怎么“立即”啊,中国的龙头眼看就要高昂,环境就好似一片浓厚的云彩遮住了龙的眼睛,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在龙的身下,显得那么渺小和无能为力。
节能减排,从一开始,就应当知道远远不能只停留在空喊口号阶段。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环境保护的推行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个制度保障,涵盖着奖惩机制。也许,为了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真的有必要利用一下人的“利己”私心了。
我还记得在山里的时候,考试周来临,图书馆人数爆满,我在回宿舍的途中被人流裹挟着涌出图书馆的大门,抬头望向苍穹,点点繁星。我多希望,我能一直看到,在山大的校园里。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李欧彤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