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大日记:中山大学交流生 吴姿璇

发布时间:2015/12/08 00:21:28   点击:  

12月7日 星期一 晴
  紧张匆碌的学习生活渐渐带走了我对时间的敏锐感,不知不觉中,赴中山大学交流生活已经过半。
  今天晚上结束了自己的第一门公选课——由许云和老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最后交卷时看到许老师苍老而和蔼的面孔,突然发现返回山大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这些老师将一个一个退出我的学习生活。于是今晚,我打算写一写在中大遇到的老师们。
  第一位走进视线的是刘亚平教授,她的公共行政学在周一上午。刘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肚子里的确有墨水。她一开口,语速飞快,可以滔滔不绝讲授到打铃,中途不带任何休息和喝水。其思维之跳跃,引据之广泛,案例之深刻,让我大为佩服。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不会将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总是把各方观点陈述给我们,由我们自己思考判断谁是合理的。刘老师经常带我们反反复复探究一个案例,正反观点不断进行反诘、批驳,就像她喜欢用“讨论”一词一样,学生很少能从她那里获得所谓的“正确”答案,却总能对这个话题形成更深的认识。
接下来要谈到我的两位经济学老师,周燕教授和李俊慧教授。或许是因为经济学本身的“超凡魅力”,或许是因为甚少接触经济学而孤陋寡闻,总之我已经对“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
  任何一个经济学概念或理论到了周燕老师手里都能解读得入木三分,清楚明了,同样的,到了很难的地方,逻辑思维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跟着她疾驰、翻转。李老师则没有周老师那样温柔和善,习题课上,她对大家的作业非常不满,大发脾气,但是,当她展开上千字的答案时底下一片瞠目结舌——她所列举的种种局限条件实在非常人所能想到。李老师在我所见识的中大老师里脾气属于桀骜古怪的,作业全部布置在QQ空间里给学生做,授课时习惯性地抬起下巴,眼神微蔑,一句“我是高手,你们都是低手,所以我‘随便一想’就能举出这个例子”真叫人哭笑不得。不过话说回来,以她课下趴在QQ空间里一条一条看回复的认真程度也不能不说是一个视育人为本业的好老师。
  交流,就是见识各种各样的人,听各种各样的课,捕获各种各样的机遇,在我所不知道的时候,我身上的一些东西可能已经被这些老师改变。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吴姿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