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日记小编 董玉红

发布时间:2016/01/12 08:48:26   点击:  

1月12日 星期二 晴
  打开QQ空间、朋友圈,是各专业学生的碎碎念。晚十点趵突泉校区图书馆预约已满,舍友正在商讨明天去千佛山校区上自习的事。刚刚有人分享了一张蓬头垢面且配字“妈,我学医回来了”的图片,我们相视而笑。
  我尚能直面惨淡的人生,能正视淋漓的鲜血;但,我难以直面邮箱和后台空无一稿的荒芜。
  整个晚上都在约稿山大日记。
  “考试周哪有功夫,审计课本534页。”
  “我就没看过山大日记。”
  “放过我,下学期一定写。”
  “我不是雷锋。”
  “还要复习。”
  ……
  意料之中,情理之内:那么多人在线聊天,却没有时间写日记,更何况逛完QQ、微信这些社交软件后还要忙于应对考试。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忘了询问自己,到底是真忙,还是一味地逃避?我内心惴惴不安。这种惴惴不安,大概来自高科技产品对人们思想的绑架。随时浏览手机早已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手机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有时间刷微信刷微博看空间,却总是以没有时间为由推脱掉大大小小的事情。内心深处对生活美好的渴望,也就随年月流去,随白发老去。我们劳累之后下意识的放松动作是掏出手机低头刷屏。于是,打字代替笔墨,碎片阅读代替深阅读,140字的说说或微博更是代替了传统的日记。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未免可笑:约不到稿子就伺机报复谈手机的危害。可是环顾图书馆里的其他人,学累之后无一例外拿出手机来“放松”。我打开右手边刚从快递小哥那里取来的笔记本,写下所思所想。长时间接触手机,盗取了我对生活的热忱。
  刚入大学的这几个月,骤然没了父母老师的束缚,恣意玩乐,反而没有想象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感。后来我把手机放在宿舍里,想玩手机时就去图书馆翻书看。在书中,我有幸寻觅到另一种人生。最近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今天找到了他的一本散文,看《医学化学》疲倦时翻一下,妙趣横生。今日无意间翻到一本关于大脑研究的书,好生喜欢羡慕身为医师的作者,我暗暗立誓朝这个方向努力。
  而读山大日记,读学长学姐精彩的故事、读长者的无私奉献、读同龄人的自我剖析,远比虚无缥缈的网络更加真实。听到诸如“就没看过山大日记”这样的话语,身为日记小编的我,失落感顿生,又生期待:更多的山大人在结束一天的生活后能写写自己的一天,山大日记能得到更多山大人的关注,让山大日记既是长河巨浪,又涓滴可饮。
  人要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中成长。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迷茫里见真知,于繁杂中觅静心。
  最后祈祷我余下的四门考试能顺利通过。
 



【作者:医学院 2015级 董玉红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