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2 08:30:25
点击: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依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题记
《狼图腾》这本书,粗浅的讲,叙述的是陈阵等北京知青文革时期插队到额仑草原后,对草原生活的点滴特别是草原狼由了解到喜爱直至敬畏的故事,同时作者也深刻挖掘了农耕性格和游牧性格的异同,进而阐述了自己对民族性格的见解。然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草原人对腾格里(苍天)的虔诚,对草原,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崇敬。
“草原上的人,吃了一辈子的肉,杀了多多的生灵,有罪孽啊。人死了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这才公平,灵魂就不苦啦,也可以上腾格里了。”书中毕利格老人的“吃肉还肉”理论让我记忆犹深。过去的草原人死后,将尸体放在牛车上,往东走,什么时候车颠下来,就认为是死者到了想升天的地方,尸体横在那里,让狼把灵魂带到腾格里。这种做法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足以见得草原人对天对自然的敬虔。“草原是大命,可它的命比人的眼皮子还薄,草皮一破,草原就瞎了。草原完了,牛羊马、狼和人的小命都得完。”我们现在常讲究人与人之间要相爱相敬,却忽视了尊敬大自然,忽视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的安危,一味的破坏索取,殊不知“大命”丢了,“小命”也不保的这条道理。过去的草原人,打狼不打尽,打獭子不打怀孕的母獭,禁止开垦草原,实行游牧等方法,使草原上形成了一条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运用草原辩证法将每一物种维持在合适的状态,实可谓大智慧啊!
读罢此书,心中五味杂陈。我庆幸,因为我走进草原生活后还能感受到那种无法抗拒的自然力不断冲击涤荡心灵的感觉;因为在政策的保护下,我还没像作者那样亲身经历过草原的没落,体会眼睁睁看着草原衰败的无奈。我悲哀,因为看到曾经的额仑草原已然在遭受最严重灾害——让不懂草原的人来管草原之后,逐渐没落,甚至达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无法挽回的景象;因为我作为一名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已然快要成为作者预言的不熟悉何为百灵、獭子、灰鹤、大雁、野狼的草原孩子;因为看到现在部分人还不吸取大自然的教训,还在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每当站在窗边眺望远景时,总能看到不远处化工厂的烟囱肆意的向外吐烟,总能看到工厂旁边的天空似被雾蒙了般,不如之前湛蓝,而且近年来类似工厂似乎越来越多。草原已经被蒙了一层沙,如果天空还要被蒙上尘的话,腾格里的惩罚还会远吗?
【作者:口腔医学院 2013级 文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