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孙玉
发布时间:2016/02/26 08:47:11 点击:
2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读完了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关于人性与救赎的书。
小说讲的是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从两人一起成长的经历讲起,到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因懦弱自私而逼走哈桑,再到成年后知道身世真相的阿米尔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多年来对于哈桑的亏欠与内疚,小说的情节巧妙交错,引人入胜。“风筝”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意象,书中两次放风筝的情节分别象征着阿米尔灵魂的迷失和灵魂的救赎。
“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飞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 整个故事充满了命运轮回与救赎的基调。小说中的老爷痛恨盗窃之人,可自己却偷了仆人阿里的妻子,并有了私生子哈桑;为了弥补自己对哈桑的罪恶,开了许多恤孤院进行自我救赎。老爷的仆人阿里没有生育能力,哈桑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阿米尔结婚许多年,无法生育孩子,最终收留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就是命运的轮回。幼时,哈桑愿意为了阿米尔去追风筝,并信誓旦旦允诺“为你,千千万万遍”;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也愿意去追寻风筝、许下同样的承诺,自己也终于从26年的良心谴责中解脱出来。
阿米尔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一个人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丑陋面貌。自己怯懦,却不敢承认哈桑的勇敢;自己受到父亲的冷落,却接受不了父亲对哈桑的喜爱;自己与哈桑明明是很好的朋友,却从不在客人面前一起玩,也不会去承认哈桑对自己的好。在哈桑陷入险境时,阿米尔竟然用阶级差异和种族歧视说服自己,袖手旁观……
追风筝的人,代表了为阿米尔追寻风筝的忠诚善良的哈桑,也代表了对往事无限追悔走向救赎之路的阿米尔。或许,追风筝的人就是追寻着阿米尔心路历程的我们读者自己......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只要能为它而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我们所追寻的方向!
【作者:政管学院 2013级 孙玉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