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成蕾蓉
发布时间:2016/02/27 09:35:18 点击:
2月26日 星期五 晴
春节大扫除时,竟然翻出了小学时期的唐诗三百首,不禁哑然。随手一翻,熟悉的韵律重新回荡在脑海里,儿时念念不忘的唐诗一一重现。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喜爱的是王维后期之作。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后期的名作,更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佳作。此时,诗人已“大隐隐于山”,全诗唱响了一曲隐者的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往今来,诗人笔下的秋天大多是凄冷萧瑟的。杜甫在《登高》里写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继在《枫桥夜泊》里说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柳永在《八声甘州》里叹秋:渐霜风凄紧,关山冷落,残照当楼。心境不同,眼里的风景便不同;但似乎,悲秋是一个常态。但王维作为一个隐者,笔下的秋却是富有朝气的。《山居秋暝》全诗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活力,令人神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明确告诉我们描写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环境。“空山”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词。纵然入了秋,山也不可能“空”了啊?然而,如果你在山脚下留心观察过整座山,你会发现,初秋的树木仍然茂盛,密密的覆盖了整座山,只见青绿不见其他,可不就是“空”了么。刚刚下过雨的山林必定有一种独特泥土芳草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这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新的感情基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皎洁月色一泻千里,穿透层层松枝,照亮脚下的路;清泉没有必要看见也可辨别出方位,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便是最好的见证。若是慢慢地、悄悄地走近,像与情人幽会一样,更别有一番景致。粼粼波光折射出月的明天的蓝、松枝的苍虬,映照出那如玉如棋的石,泉水淌过的天真。诗人以寥寥十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美的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动静相间、情景交融。诗人也由写自然美转到了写人物美,自然与人物相互衬托,共同组成这一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浣纱女似一尾尾鲜艳活泼的鱼儿穿梭于竹海中,捕鱼归来的渔夫搅动了一池清波、一片青莲。山野与人情的美在此表达的淋漓尽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引用了《楚辞·招隐士》里的典故“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恰好相反,辞“庙堂”,归“江湖”,追求自己的理想,书写人生的精彩。这两句将诗人向往自然、乐于归隐、寄情山水的理想表现的一清二楚,也体现了诗人洁身自好、孤傲清高的一面。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风光的迤逦迷人以及人情物事的纯真质朴,在山水田园中寄托高洁雅致的追求,在诗情画意中传递怡然自得的满足,是一曲清新、恬淡、优美、干净的隐者恋歌。
【作者:政管学院 2013级 成蕾蓉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