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医学院本科生 王琪
发布时间:2016/02/27 09:59:10 点击:
2月26日 星期五 晴
寒冬里,我吃腻了饭菜,突然想吃一口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早些年,红薯收获后,人们把红薯放在烧火后未燃尽的燃灰里,用带火星的碳灰捂盖住红薯,待合适时间就能把它烤软烤熟,把皮剥掉,就可以食用了,届时香甜可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美味。而现在,家里人常对我说,烤地瓜非常复杂,没有人家的设备和手艺自己个儿烤不出红薯的香。但是耐不住的地瓜美味诱惑,我今儿个也来亲自烤一次地瓜!
今天妹妹寒假补习班恰好休息。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接妹妹,“姐姐!”妹妹边跑边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来烤地瓜吧,好不好?”我征求着她的意见。
烤红薯最早作为街头小吃是在台湾,现在的烤红薯小吃基本是从台湾引进的,但我不想考证或者追溯它的渊源和身世,我只知道它生长在泥土,和泥土朝夕相伴,相濡与沫。我知道,困难时期,它是很好的口粮。
我找了找地道的制作方法。起手儿,我们先从田里拿了几个地瓜,然后选了个背风的地方,清理干净,再找些干树叶、砖块搭起一个炉灶,上面铺一些干稻草、干树枝,又生了一把火,再把地瓜洗得干干净净的,最后把地瓜扔进炉灶里。看着火焰,我想等会儿地瓜烤熟了,我要慢慢品尝。想着想着,口水竟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妹妹看我的口水像“毛毛雨”一样稀稀拉拉的流了下来,就编了一句诗“姐姐看见烤地瓜,口水流下三千尺。”起初我们耐心得等,可等了好久,还没闻到香味。于是我们轮流看着烤地瓜直到它烧出香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地瓜烤熟了!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趴到“炉灶”旁,用木棍拨出火中的地瓜。这地瓜,黑不溜秋的,不知能不能吃。地瓜很烫手,我边拿着吹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试探着剥开黑生生的皮,金黄色的肉露出来了。一阵香味也随之散发出来。我本来想慢慢品尝,可那香味诱得我顾不得烫手,大快朵颐。烤地瓜,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有趣!
红薯经常吃到的不外乎蒸烤后的直接食用和蒸熟捣泥做丸子几种食法。蒸,在水汽的蒸发过程中未免淡了些许红薯的原味,炸,掺杂着其他配料,就似乎给一个清新单纯的小姑娘,强行套上一件花里胡俏的外衣,说不出哪不合适,但看着别扭,吃着也腻腻歪歪的。而烤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它自身的原滋原味。那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则是在烘烤的过程中,从炉口的缝隙肆意弥散的那股浓浓的香甜。若遇几个人一起围拢在摊前挑挑选选的时候,寒冷的日子,冰凉的身体一忽儿就热乎乎的,继而,在离开时,就带着恋恋不舍的感情了。
【作者:医学院 2012级 王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