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口腔医学院本科生 孙娇

发布时间:2016/02/28 08:50:30   点击:  

2月27 星期六 晴
  自从成为一名学医的学生后,对有关医疗的各种事情也变得格外敏感和关注,对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也渴望了解。利用今年寒假时间,在家看了行业剧《急诊室故事》,一个个真实的病例让我大为满足。但也许是因为作为女生特有的细腻情感,让我更为动容的,是在一声声的急诊鸣笛中体会到的医者情怀。
  与医生的初相识,想必是每个小孩子都经历过的,打疫苗、拔牙、感冒打吊瓶等,但第一次让我感到医生神圣的是源于奶奶的癌症。当时的我通过家人的谈话得知了奶奶的病情,但她一直被家人善意地隐瞒着,记得我每次跟随爸妈去病房看望奶奶的时候,遇到的总是主治大夫满脸的笑容和慈祥的眼神,就像窗外照进的阳光,让人心头暖暖的,给人安慰,奶奶就是在这份阳光里安详地走了,没有痛苦。
  在这部电视剧里,男一号汪晓寒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急诊医生,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是剧中唯一的海归骨干,业务水平呱呱的,把病人看成朋友,会为朋友的意外死去而难过,会为喂奶时不小心憋死自己孩子的妈妈找到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告诉家属是尽子女的责任,还是保留老人的尊严......在他的心里,病人的身体病痛与心理疏导是同等重要的,他关注的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
  正如剧中所说的“一个成功的急诊医生,不在于救活多少人,而在于面对多少死亡不被打垮”。医生直面的是生死,在成千上百次的面对死亡过后,如果都没有逝去内心的仁慈,才能叫做真正的医生。是的,多次的面对生死,医生会将生死看得很平静,但是看得平静并不代表平静了一颗慈悲仁心。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意思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便是一个医生应该拥有的对待患者的态度,应该要有的医者情怀。有时候,这些所谓的关怀和安慰比任何药物都要管用,因为它直戳中的是患者的心灵。

【作者:口腔医学院 2013级 孙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