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0 09:25:35
点击:
今天静坐在窗前,我不禁想到大概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颗公益的种子,只是很少会发芽罢了。
而我心中的公益种子,慢慢舒展舒展开了嫩绿的芽尖儿。
这颗种子从小学时就被种下。
小学时,学校组织循环利用书籍(包括美术,音乐,体育等副科),高年级使用后再发放给低年级使用。活动初期,我拿到的书,好的书就封面写个名字有几处涂涂画画,坏的书就被折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涂鸦。待活动深入发展,系统建立后,同学们渐渐形成了保护与善待书籍的意识与习惯,自己保存尚好的书籍将会留给学妹学弟,自己当然也希望能收到干净的书籍,由此一个良性的循环书籍系统便建立起来。
小学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在类似事物前。大学的教材纷繁复杂,已然已不是用一小书包就能轻易填满的。大学生宿舍的常态无非是一学期结束后,各种教材堆叠在角落,有的书崭新未动,有的书在考前被来回往复地看了数遍,划了数遍。面对这些书籍,很少人会选择将其收藏日后再次使用,多数人会选择当做废品卖掉或者丢掉,不得不说,实在可惜。至今还记得大一大二时暑假一临毕业季,宿舍楼下的惨状,书,热水瓶,架子以及其他杂物堆满了宿舍楼下的空地,勉强留出了一条可供通行的狭窄小道,经过了一个礼拜的清理,楼下才恢复了本来“面貌”。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了大学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资源的黑洞,更别提我们的社会。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不无道理。大学就像是一个短期的小社会,四五年的生活与学习,我们购置了许多东西,最后带走能带走的,留下不想带走的,废弃物惊人的增长速度往往超乎我么的想象。多数人选择睁眼闭眼,丢了就事不关己,那些认为理所应当的人当然也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而我虽然意识到了,但是却无能为力。
直到我知道了这些人。
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在其著作《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中说道:“怦然心动的人生里只会留下令你怦然心动之物。”Graham Hill,Treehugger的创始人,他周游世界只是在宣传2个概念“Sustainability ”和“Minimalism ”,他用自己的设计和生活方式告诉我们“Less staff,more happiness”.Jill Heinerth,加拿大女潜水运动员,亲身游到过海洋深处,她意识到了能够减轻人类与地球的负担的方式就是“Cycle Economy”。
整理自己的物品就像是在梳理自己已逝的时光,留下怦然心动之物,让那些已经对你完成使命的东西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主人,也许意义都会更大。因为自己解脱了,别人也满足了,也节约了资源节,尽管微乎其微。
这一周,我和我的小伙伴就要开始一起构筑我们的公益梦,一起开启这属于山大的书海,让书真正流动起来,让爱和知识一起传递。
【作者:外语学院 2013级 崔阳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