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应央央
发布时间:2016/03/17 10:10:40 点击:
3月16日 星期三 晴
春踩着轻盈的步调悄悄来临,可是济南pm2.5的数值依旧居高不下。舍友看着天,又看着带着口罩的我,叹气说道,能看见蓝色就知足了吧。她哪里知道,在我的家乡,那个南方沿海的城市里,晴天的标配就是蓝色中点缀的白云。
“都在济南呆了那么久了还没习惯?不然我们也可以学习某些省份弄一个排风道,把雾霾吹走。”“哈哈哈!”这样的对话除了自嘲之外,无奈认命的意味让我不由得浑身发冷。考虑到机会成本,和高经济增长率相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了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负外部性之一——雾霾问题就无可厚非了。
但是如果这样的想法可以带来解脱,那我宁愿我们依旧活在深深的忧虑中。
汤比因在他的巨著《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道:“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的大地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短视一向是人类的通病。我们看的到眼前的现实利益,却看不到长远的生存利益:我们看的到推卸责任的近期效益,却看不到丧失公信力的最终恶果。我们看不到未来,我们只有当下。
中国的当下情况又是如何?不健全的环保法,环保权力交叉重叠,各有关部门相互推诿,以图将这烫手山芋推向其他的部门。日益开放的民主评议使得环保执法之路愈发艰难。“宁可降级,也不当环保干部”,没有干部愿意在“一来就停,一走就干”的企业-政府游击战胜利后,就接到投诉电话,吃力不讨好,终以尴尬免职为结局。更不用说,大部分的政府一把手仍秉承着“唯GDP论”的进阶思维,对违规企业进行保护性惩罚;而没有统一规则,诚实经营的企业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也只能被迫蝇营蚁聚,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在这个复杂的利益关系圈的最底层,还存在着众多处于传统产业链末端的劳动者。“宁愿我们少活几年,也要给子孙留点钱”,这是当地人跪地乞求拆迁人员不要拆除土窑时说的话。从法律到政府行政制度、从企业利益到人民生存,环保全线溃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看待问题的视角,对待的问题的方式,在这个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环保不是口号,也从来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记得曾经的世界是这样的图景:“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地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感受到碎雨的味道,又凛冽又清新。”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应央央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