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增川
发布时间:2016/03/20 11:05:30 点击:
3月19日 星期六 晴
合上龙应台的《目送》时,窗外夜色正浓,我望向不远处的路灯,薄雾隐映出层层光晕,就像那文字缓缓浅泻的温情,润人眼球。
有些文字就像因着重力因素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你还来不及品味辞藻的不俗,情愫已被文字轻托,绵延至你的心里了,我想这必然源自于作者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书中我再也找寻不见龙应台笔锋锐利、寒气逼人的措辞,甚至在其偶尔提及政治时也都用以温柔的笔触,我也才慢慢地明白,龙应台是要刻意呈现给外界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她的初衷是要打破人们心中那个言辞犀利、针砭时弊的评论者形象,同时也是展现自己人生思考方向的改变。但这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向。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充满理性思辨、勇敢向专制挑战的文化批评家,一个衷爱自然、彻悟人生亲情羁绊的《目送》的作者,如何能够融汇于一人。为此我还在百度输入关键字“龙应台时政评论初衷”搜索答案,虽然没有找到关于此问题的发问,但悉心读过她两篇评论文章,一篇是《年轻人一定要关心政治》,一篇是《不要以政治立场评判作家》,通过了解她对政治的看法,渐渐探寻到两个身份互融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敏感的灵性作家,龙应台理应对沧海之一粟的亲情友情爱情深怀感触,同样她也一定觉醒于身处的政治环境并富有指引他人觉醒的责任感。
我想成就龙应台的不是其字字珠玑的时政、文化言评,至少在我这里,打动我的是其吐露亲情的恳切言辞,她表达了对世间这一最伟大情感的感喟与敬重。我联想起两件事。一个是最近热播的《欢乐喜剧人》第一期,大潘佳佳饰演的《老爸》,在最后佳佳含着眼泪大口吃苹果时,观众为之动容,之前的搞笑与抱怨都成了伏笔,使丝丝温存化现为绵绵深情,亲情的主题得到大家的共鸣,为他们赢得了冠军。另一个是我读过的一本书,那更像是我跟随作者经历的一个故事,作家周国忠陪伴弟弟走过人生中最后三个月,那些短暂又漫长的日子里他们走过人生的荒寒与凄凉,最终借由上帝的指引和亲情的感慰寻得真谛: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名利,而是健康和亲人的濡沫相伴。他们彼此将悲情化为坚强,将信仰转为力量,而这都是来自亲人之间不断的鼓励和信任,亲情有着最永恒伟大的力量。
感谢《目送》带给的感动与启发,在心中绽开亲情这朵忧永远明媚的花。感恩父母,报以对亲人的珍惜、对人生的知足,这是我们幸福的源头。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增川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