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8 11:35:16
点击:
有时候,两个人虽然都活着,却好似彼此阴阳相隔,无奈天涯好大。幸运的是我和我的朋友虽相隔两地,但更像比邻而居,感谢世界还小。
“您好,请于12:00之前到山大西门取走您的快递,过时不候。”千呼万呼,朋友的快递终于到了,我期待的倒不是里面的零食,而是这次她又会用怎样的信纸、放怎样的明信片。这是关于友谊的一种见证。
四年前,偶然的机会认识的她,一位文艺的女青年,县城里不同的高中。两周才休息一次的我会抽空去看望她,但没有一次我们正经的聊过玩过,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差”上。不知从第几次开始,她给了我一个信封-写着要说的话要交代的事!明信片和信也就成了她的标签,抽屉里渐渐有了一大摞纸质的回忆,友谊在字里行间里慢慢滋长。后来,带着这些见证去往天涯,每每看到若比邻而居。
很多人都给朋友下过定义,有着方方面面的评判标准。弄不懂他们在制定标准时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想问:何必去纠结那么多呢。只知道那些和我聚时快乐、分时不舍、异地相思的人值得去称之为朋友。而他们一出现便再也跑不掉了!有时候,感觉很幸运,至少那些人一直都还在,不因为距离相互讨好、相互干扰。年龄长了交流次数也少了,大家学着在碎片化的聊天中为有意义的事交换意见,为关心的事流露出感情。可能没有深度,但只言片语也应该是有温度的。语言经常不能表达所有的意思,尤其是不能面对面的时候。快递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如获至宝,寄的东西-吃的、用的、玩的往往都是次要的,它代表着一份在意和牵挂。如果可以的话,谁又不愿意做那个给朋友送快递的快递小哥呢?给朋友发一份出乎意料的短信:您好请到西门领取你的快递。
“谢谢啦,大哥。”
拿了快递的我去了洪楼的教堂,恰好赶上做礼拜,默默的站在一旁为她做了祈祷:愿她早日摆脱过敏,恢复健康。可能上帝已经发现我并不是他众多信徒的一员,但他没有揭穿我,我想他是博爱的,因此希望我的祈求可以得到他的回应。
愿友谊地久天长。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蔡伦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