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简佳星

发布时间:2016/04/08 08:49:10   点击:  

4月7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下午三点,政治学类专业的许多同学都来到洪家楼校区三号楼229教室,只为听一场关于白求恩的讲座。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著名作家李彦老师,她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教授,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远道而来,她不辞辛劳、一路风尘地赶来山大,只为发挥她作为中西方文化桥梁的光和热。
  李彦老师的讲座与我从前听过的那些讲座不同,她像是一个讲述着遥远故事的老者,让我们为之着迷。她从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开启了这段回忆之旅,照片里的李彦老师还很青涩,清纯可爱,那是她的青春,是探寻白求恩故事的发端。那时候,她刚从大学英文专业本科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许多同学都选择了去美国,只有她一个人选择了去加拿大。在那个年代,李彦老师背诵着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长大,她从小就对白求恩产生了汹涌澎湃的仰慕和崇敬。而她也一直在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了这么“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呢?于是,她感觉双肩充斥着使命感,只身前往加拿大。
  而那里的情况令她吃惊:加拿大人民对白求恩并不熟悉,偶尔有了解的人,也只是通过医科大学的课本里关于白求恩的医学贡献才对他有所闻。加拿大人民并不明白,这个共产主义英雄秉持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曾经来到了遥远中国的抗日战场,整整三天不停歇地做手术,拯救了那么多中国军人的性命。
  李彦老师更加坚定了要把白求恩精神发扬光大的志向,并开始了她对白求恩的研究。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她发现白求恩原来并不像毛主席描述的那样完美无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男子,他的情史中的女主角很多,这让人惊异。但李彦老师发现,这并不影响白求恩精神的崇高影响力,毕竟人性本该如此,甚至会因为这些小瑕疵而更丰满迷人。
  白求恩在太行山上不小心划伤了手,因为青霉素等药物的匮乏,伤口感染加重恶化,不幸离开人世。而在临终,他仍不忘把自己的手术刀、汤勺、日军大旗等遗产分给自己的战友、爱人。这让人心酸又感动。
这场讲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包括白求恩精神在当代传承的必要性、包括人性的两面性,等等。我想,历史会永远记住白求恩这个光辉的名字,不光是在中国,更是在全世界。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简佳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