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赴俄罗斯交流学生 郭寒湫

发布时间:2016/04/10 09:46:53   点击:  

4月9日 星期六 小雨

  为期一周的中国语言文化周完美结束,当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们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在礼堂舞台上大show中国风,当听到学校老师们由衷的赞美和感谢,我作为一名小小的幕后工作人员,虽一回到宿舍便瘫在床上,但仍有些不舍。
  来普希金俄语学院交流已有近5个月,从寒冬到初春,从不适试图逃避到渴望了解曾经的“老大哥”,时间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慢慢经历,静静感受。正如这次的中国语言文化周,与其说这是一次课外活动,不如说是一个所有海外的中国学生都在期待的机会——将自己血液中流淌的中华文化如数家珍,悉数呈现。
  几周前,普院中国学生会便召集各班级负责人一起商议这件“大事”。尽管活动是由普院校方发起主办,但从策划到实施执行全都由中国学生们完成。去年今日,此地虽有华夏精粹绽放,但此时此刻,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全新挑战。好在有给力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他们早早地制定了计划,进行了大致分工,从放映《舌尖上的中国》到亲手做中国菜,从手工书法兴趣班到汉语课堂,从电影到现场进行功夫等极具特色的表演,整个活动周的轮廓渐渐明晰起来。
  舍友所在的班级负责汉语课堂板块,虽然我们整天吐槽俄语难学,但真正要教外国人说汉语时,才发现母语的博大精深,更何况是一堂只有一个小时的“试听课”,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大家的兴趣似乎并不容易。因而他们精心编排了小短剧,通过再现“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对话来教“歪果仁”说汉语。一开始“老师们”还有些惴惴不安,但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知道“你好”、“再见”等简单常见语,甚至有个俄罗斯小伙知道“天下”这个词(虽然一开始他说成了“天上”,弄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搞清楚后,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讲得也更起劲儿了),因为他很喜欢林俊杰的《曹操》,看课堂上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便知他们对汉语和中国的兴趣,自然我们的“老师们”也都圆满完成任务。
  这边是汉语课堂,那边在教大家包饺子。其实饺子在俄罗斯很常见,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里的饺子馅实在有些奇葩,比如土豆馅儿,酸奶油馅等等,而且通常个头比较小,这次轮到他们见识我们的中华饺子,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但因为手上的功夫确实难以拿捏,“外国盆友”捯饬了一阵儿很多选择放弃,但都没有离开,眼巴巴地等着饺子出锅,没过几分钟便问还要多久,尝了后也大呼好吃。看来,“吃货”真是全民属性,没有国界啊。
  如果说前几天的活动是步步为营,分模块展示,那最后的文艺演出可谓是大展文化底蕴了,太极、汉服礼乐舞蹈、声律歌曲、古筝葫芦丝、民族服装秀……一个比一个吸引眼球,尽管准备时间很短,但所有参演同学都尽力而为,力求呈现最美的中华文化。我负责最后的走秀节目,当《故宫的记忆》恢宏而壮美地响起时,同学们踏着重音,走上舞台,虽不是专业模特,但每一步都踏出厚重的力量。作为留学大军的一员,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是我们常常探讨的话题,有时觉得她离我们很远,而有时,或就在我们走上舞台的那一刹。
  那天和外国同学们一起看《舌尖上的中国》,想家情绪又起,突然想到有时大伙一起去中餐馆撮一顿,便玩笑道我们的“中国胃”比“中国心”更思乡。中餐桌上的“光盘行动”,肚子里的心满意足,闭上眼,却是洪楼小树林的琅琅书声在耳畔回响……


【作者:外语学院 2013级 郭寒湫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