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0 09:04:58
点击:
今天专家门诊日接诊了81位患者,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6点。回病房看看术后和明天手术的病人,到家已7点半了。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虽然有点累,但对病人的病情了然于胸,内心自觉踏实。跟了我一天的学生突然问我的一个问题,让我心中不免一丝忧虑:“老师,您每天这么忙,门诊、手术,给学生上课,又指导我们科研,晚上还挤时间改写文章,审阅材料项目……您不觉得累吗?现在的医疗环境没能给医护人员更多的保障,这几天先后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忠伟主任被砍杀事件’就是例子,咱们这么辛勤忙碌,值吗?”学生的一席话竟让我不知如何回答。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觉间也回想起自己的从医经历……
80年代初,全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普外科专家李兆亭教授和寿楠海教授。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临床上收治了许多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这种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当时胆道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由于此种疾病国人常发、欧美人种鲜有,因而也缺乏国外的治疗经验。没有“他山之石”,只能自己摸索创新。通过一次次临床实践,我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就像井下巷道中的煤层,那时我便想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水钻”,既能在直视下将肝内胆管结石击碎又能将碎石冲出肝内胆道呢。历经2年多辛勤科研探索,我国首台纤维胆道镜碎石清洗器终于问世,一扫国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之后该清洗器又陆续获得国家专利、国家发明金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鉴于此,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有幸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培养的首位医学博士。
90年代初,腹腔镜微创技术刚刚在欧美发达国家起步,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1991年我们成功开展了国内三甲医院中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后我又结合熟练的胆道镜技术在国际上首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暨T管引流术”。该成果弥补了当时发达国家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之处,使该技术更适合于亚洲人种,发表的多篇国内外论文经国际权威机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此确立了齐鲁医院在全国肝胆外科和腹腔镜治疗及培训中心的领先地位。这一术式也被正式载入国内外教科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1993年,在导师的教导和鼓励下,我考取了全球唯一的英联邦皇家外科学院优秀外科医师奖学金,留学澳大利亚。在悉尼大学和钮卡索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十余年里,我凭借着自己在国内练就的过硬本领,从住院医师做起,逐步成长,最终考取了国际外科学院(美国)和澳大利亚外科学院“普外科专家”资格,拿到了被128个国家认可的普外科专家资格证书和国际外科护照。1998年,为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考取了纽卡索大学医学院,攻读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洋)博士学位,潜心研究数载,我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信息传递生物学行为分子机制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之后又长年兼任纽卡索大学医学院外科肿瘤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2005年,我响应大学召唤,毅然决然地回到母校。归国后,我将国外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带回国内,服务山东百姓,使他们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同时,我带领的科研团队,继续从事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系列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35篇,奠定了我们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医学发展高歌猛进,外科手术已逐渐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过渡至腹腔镜手术,进而进一步发展至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2009年5月和8月,我们相继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无瘢痕经阴内镜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我们后续开展的一系列NOTES临床试验工作被世界首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权威专著作《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收录,并因累计收治病人数量最大、病情最复杂且治疗效果最好而排名首位。2010年这项工作再次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本人也连续数年被欧美、亚洲各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特邀大会发言并进行专题演示,一直担任这些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作为医生,不仅平日里要对自己的病人负责,在出现重大公共安全危机之时,更需要彰显医生本色挺身而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曾先后三次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斐济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在灾区工作的日夜里,我和队员们发扬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极其危险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回顾行医已近40载,接诊病人不计其数,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救治患者也颇感欣慰。虽然现在的医疗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打医”、“伤医”,甚至“杀医”的事件,虽然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不满情绪都归咎于医务人员,使我们备受委屈,但我们“医者仁心”的从医初心不能改,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仍然要矢志不渝,竭尽全力拯救病人,努力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应该相信,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人们对这些问题认识的逐步加深,医疗过程中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终能得到妥善解决。
看到山东大学变化日新月异,我由衷地高兴。同时,作为山大国际化发展委员会委员,我也希望自己能为母校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愿她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作者:齐鲁医院外科教授、山东大学腔镜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 牛军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 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