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小树林支教团成员 倪杨红
发布时间:2016/05/16 11:29:48 点击:
5月1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济南刚经历了昨天雨水的冲洗,天很蓝,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独自漫步在中心的校园里,到路两旁的树叶泛着新绿,让人心情格外舒畅。不过,更令我期待的,是即将在董明珠楼举办的小树林支教团急救培训。
晚上18:30,我准时到达指定的教室,今晚的急救培训由护理学院的急救协会开展,主要讲解了如何用三角巾进行伤口包扎。培训前,他们给我们每两个人发了一块包扎用的三角巾,然后,由一人讲解,旁边两人做示范,我们跟着学,主要学了头部,眼部,胸部,手以及膝盖的包扎,学完之后,我受益匪浅,要是遇见紧急情况就能派上用场了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后来教授的心肺复苏,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黄金4分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人呼吸停止后,我们有四分钟的时间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抓紧了这四分钟,可以挽救他脑部细胞的不可逆死亡,因此,在生活实践中意义重大。判断患者无意识昏迷,呼吸停止后,首先,将患者置于仰卧位,然后以100-120╱min频率按压胸部30次,接着对其两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五次,为一次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协会的同学示范完毕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对模拟人进行操作演练。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感到胸部按压特别费力,对急救人员的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其次,做人工呼吸可不是件容易事,得打开气道,清理口腔异物之后才能进行,在进行过程中还得捏紧鼻子,把嘴包严实,否则气流是不会进入患者肺部的。尝试了很多次,憋得我满脸通红,终于成功把气流吹入了模型人的肺部。
大约21:00,培训结束了,坐在公交车上回西校的路程中,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病来如山倒,遇紧急情况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精准的判断,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大计。最近医患纠纷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医生被打伤,被砍死的事件层出不穷,弄的业界人士人心惶惶。反思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故,谴责患者丧尽天良的同时,作为白衣战士的我们,是否也应反思一下自己呢?大学里寒窗苦读五年,甚至十年,到了工作岗位上,我们是否依然对得起当初入学时,右手握拳,举过头顶,对着蓝天说出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忠于人民,恪守医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者,精于术,仁于心,献于患,从于德!如此不忘本者,医患和也!
【作者:医学院 2014级 倪杨红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