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图书馆职工 景安颂
发布时间:2016/05/18 05:51:03 点击:
5月1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九点,我接到山东大学图书馆兴隆山分馆孙主任的电话,让我抓紧去办公室一趟。原来是兴隆山分馆的流通部主任与业务主管竞岗工作要做人选公示前的民意调查,正好缺少像我这样的群众。
正值轮休,我抓紧时间洗脸出门了,路上我一边整理头发一边大演内心戏,不断温习“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标准程序:举手、鼓掌、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说实话,我并不情愿作“受访群众”,一是怕说话得罪人,二是觉得这种过场实在没有必要,长期以来无论政工干部还是业务骨干,人选均由内定,何苦折腾老百姓硬凑出一个民主环节呢?
到了办公室,我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什么排场,只有分馆的郭馆长和总馆办公室的王干事在接待群众入场,气氛略严肃,像是招聘环节中的面试,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现场竟然没有人在拍照,这么好的“民主气氛”素材不存档做政绩我都替领导觉得可惜。
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的屁股还没坐稳,问询就开始了,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冗长的前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效率一改办公室给人的“刻板衙门”的工作印象,我还有点儿不适应。王干事向我介绍通过笔试面试的候选人情况,让我谈了对候选人的看法并认真记录,怕我有难言之隐,还诚恳地请我对竞岗工作提批评意见。
经常看到山大视点网站发布关于校领导班子和中心组成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闻以及召开“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的报道,一开始我觉得各级都在应付任务,走走过场了事,但是渐渐觉得官僚作风仿佛真的越来越少了,门儿不难进了,脸子不难看了,事儿也不难办了。作为最基层群众来说,再多好听的话也不如为基层做一件实事。在我上学的时候,宿舍装空调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几天看到学生公寓前运送空调的货车络绎不绝,这便是学校为民生做的一件大实事;有研究生同学一起吃饭时“哭诉”,他们的导师现在“逼着”每个人立项,原因竟是学校多次追加科研经费导致项目数量“紧张”,看来早先因经费不足导致青年学者“难产”的年代渐行渐远了。
从学校开始筹划“三定”工作到现在,掐指一算也过去两年的时间了。不少机关院系大刀阔斧地改革,让我感觉既遥远又贴近,我深知人事改革是必由之路更是明智之举,却又总觉得有一丝抵触情绪,好似一层看不到的薄霾笼罩在四周,时不时撩拨一下洁癖般敏感的危机感神经。“三定”工作在图书馆从上到下推开了,我自己也成了“三定”的对象,岗位报名、学习培训、统一考试,虽说前后耗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力,但是真切感到自己学到了太多知识、补齐了若干短板,良好的学习风气树立之后便觉得意犹未尽,好几年不看书的我又开始阅读了,就像求知若渴的中学时代一样。
晚上看到工作群的通知,因为这种不设门槛、“不种萝卜”的竞岗方式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软件园分馆的竞岗工作即刻展开。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被人们戏谑为“老弱病残孕特席”、“家属大院”、“领导夫人俱乐部”、“转业军官培训中心”、“博士后太太流动站”等等,冷静分析玩笑话的背后,是社会、学校、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质疑,“三定”工作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恰好能纠治这个顽疾,定岗定责、一人多岗彻底改变“庸”“懒”“散”的积习,相信其他各分馆、各中心逐步推广竞岗模式后,图书馆之改观当令人刮目。
【作者:图书馆 景安颂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