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子慧
发布时间:2016/05/28 18:53:19 点击:
5月28日 星期六 多云
从加入奇迹风帆爱心支教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
可能温柔娴雅,慢条斯理;可能疾言厉色,目光如炬;可能是绘声绘色型,也可能是循循善诱型。总之,在故事最开始的时候,一切总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
但万事却也总是开头难的,从来没有彩虹会在一贯晴朗湛蓝的天空出现,支教的讲课自然也逃不了这一定律。
今天是第一次试讲,一晚上的紧张辗转难眠之后,一大早我就爬起来到教学楼的空地去再熟悉一遍自己的教案。虽说第一次试讲时,台下还不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纯真无邪的小眼神,但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说一节课的话,手心里不停冒出的汗珠足以见证我是多么地紧张惶恐!
讲课开始后,第一个老师气定神闲的话语把我渐渐带入了课堂的气氛。我感到自己躁动的内心一点点安静下来,我开始忘掉一些不知从何而起的慌乱、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安排课堂内容来清晰地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
当然,不出你们所料,这只是暴风雨的间歇性安静。当我站在讲台上时,曾经写了好几周、看了好几遍的教案都变得模糊起来;我曾想象的任何一种“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的李老师都和现在讲台上的这个人毫无关联,脑子里自信而抑扬顿挫的话语从我嘴里跑出来就变得软绵绵而一马平川。有那么个瞬间,一种神游似的“课堂小组展示汇报”把我从“断片”的边缘拉了回来,努力捋顺无规则的心率后,我转向了“传授和板书”。
不知是黑板粉笔带来的使命与责任,还是“老师”这个身份不断对自己的戳动,我按照既定的轨道一点点讲起来了。讲话的时候只想去分享自己的知识,板书的时候只想呈现一份完整的示范,提问的时候只想如何回应孩子的回答帮他们纠正答案,领读的时候只想把一份激情和热爱传递。虽然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老师”的标准,但我仍庆幸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一天的聆听,让我从支教队真诚细心的建议和其他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太多东西。对我喜欢的那些讲课生动有趣的老师,现在多了一份感恩和敬佩。要做到行云流水,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和流程既非常熟悉、又可灵活改善必须是它的前提。以前总说的“责任和分享”,确是当我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时才能体味得到啊。
承担作为“老师”的责任、分享知识和人生,我想无论如何,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爱,始终是我们前进的全部动力。我看得见自己第一次试讲出现的诸多问题,也看得见不远处的三尺讲台和孩子的笑容。
【作者:管理学院 2015级 李子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