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外语学院本科生 张慧

发布时间:2016/05/30 09:35:53   点击:  

5月29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在《vista看天下》中看到一篇名为《听说瑞士人每月躺挣1万6?》的文章,讲了下瑞士可能实行的全民发钱计划,又科普了北欧那些让我们听着就能流口水的福利政策,最后很透彻的说了句:与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于是,我向下翻了翻留言,果不其然,国人不淡定了,留言集中分为三个领域:1,阐述对北欧高福利的敬仰羡慕之情;2,表达移民北欧的崇高理想;3,也是最集中的一种:对祖国现状呵呵哒。其实不难发现,现在但凡看到关于中央政策,关于国外生活的新闻,留言中大都有嘲讽中国崇拜外国的内容。
  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想他若生到现在,也一定会说:认识你的国家。细想一下,新中国成立才短短67年,67年的时间,能将中国从一个百废待兴的贫穷落后且在世界毫无地位的农业国发展为现在这个富强民主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工业国,党和国家做的还不够多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近一千六百年在奴隶社会中沉沦,近两千一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徘徊,单是试图走出封建我们就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足以说明变革的艰难,发展并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一蹴而就。与漫长的几千年相比,新中国的67年只是时间长河中一朵细小的浪花,而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只是在内,它在外的国际地位也有了彻底的改变,从一开始孤立无援的尴尬,到如今声贯四海的从容,中国的改变确实是举世瞩目。而连世界都在对中国另眼相看的同时,我们的国民却对祖国极不自信,这不无讽刺。的确,现在中国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政治,经济,教育,环保,医疗,各方面都不甚完美。但记住,新中国还年轻,它还在改变,还在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会永远存在,我们也能看到,每代领导人都在采取措施积极改变,“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我们有这么远大的未来,有这么负责任的政府,有这么强劲的手段,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担心自己过不上好的生活?
  而且,国家不是属于领导人的,不是属于社会的,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是我们每个国民构成了这个国家,我们的素质构成了国家的气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修身养性谨言慎行,因为我们就是国家的灵魂。在批评国家批评社会的同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有没有为自己追求的社会做出过努力。我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人说,王健林有200亿资产,中国人口14亿,他给每个人发一亿那还能剩下186亿,大家有钱更会买他的东西,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听起来好笑,但那些喜欢“口诛笔伐”的人和发这条微博的人实际上有共性,他们都喜欢坐享其成,不愿意努力,却觉得享受别人的成果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得不到好处就责备别人不够慷慨。对这种人能说什么呢?他们从不会从自己身上找缺点,只会怪国家不够好。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们只能对祖国歌功颂德。社会有弊端,我们当然应该指出,但是良性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真诚建议而不是落井下石冷漠自卑的嘲讽。我始终觉得,我们能穿透历史的重重帷幕走到今天,已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每次想起我都觉得生在此时是种幸运,我都能真诚的为祖国感到自豪。
  其实身边有些同学说过移民愿望,而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中国,我也是始终没想过离开,我觉得我的根就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愿意去天南海北游学,但是我的家始终是在中国,我是中国人,我不以为耻,就算是站在一万个白种人中间,我也能从容的说: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是不完美,但是它在成长,我爱它,我愿意帮助它,等待它。对我来说,学习英语语言不是对中文的背叛,中国的文化太美好却没能在世界获得应有的声誉,这是很多国人的遗憾。我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学好英语,把中国的故事讲出去。我知道任重道远,但我有机会,我不会放弃。


【作者:外语学院 2013级 张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