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1 09:27:09
点击:
五月即将结束,春风温柔地吹拂着少年的面庞,花团锦簇的浪漫景色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一片绿意。我和两位同学受到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的招待,从济南前往日本山口县下关市进行为期五天的友好交流。
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的副会长金田直树先生热情地招待了我们。金田先生带领我们前往著名的世界遗产萩城,并造访了明治维新的发祥地松阴村塾。
金田先生随后带领我们拜访了慰灵碑。我们身着黑白色正装,走进一座低矮的小山。山上有一块墓地,墓地上立满了高低不一的墓碑。在它右侧的一块高地上,立着一块高大的慰灵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批被强制前往日本做劳工的中国人,在前往日本的途中,不幸客死在船上。在下关入港时,他们被葬在了这块土地上。光阴似箭,为了祈念中日两国永久的和平,下关市日中友好协会于1985年立了这块慰灵碑。在清晨肃穆的气氛中,老师与我们为墓碑献上了鲜花。缅怀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先人,愿他们能够安息。
怀着一股历史的沉重感,我们又来到了一座两米多高的雕像前。这座雕像名叫“友谊之帆”,外观是一位女性站在两只扬起的帆前,两手分别高举着一只和平鸽与一条橄榄枝。据金田先生介绍,这座塑像的石材取自青岛,是青岛市送给下关市的礼物。石像不远万里,从青岛远跨重洋坐船来到下关。在“友谊之帆”旁,是纪念廖承志先生的石像。廖承志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在他的推动下,青岛市与下关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友好城市的缔结极大地促进了下关市与青岛市的经济与民间的文化交流。
我感到十分的触动,沉重感与责任感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再一次地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苦痛的气息。如今,对我们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平常的和平生活实际上是如此的珍贵。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又是这样的幸福。年轻的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身为日语专业学生的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平作贡献。
【作者:外语学院 2013级 徐子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