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蒋震图书馆阅览部教师 谭海燕

发布时间:2016/06/01 19:42:43   点击:  

6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同事临时有事,我来替班,赶到学校时已经快七点,夕阳半落,红霞映天。我匆匆忙忙地往食堂二楼跑,心想肯定没饭了,实在不行就只能订外卖了。前两天,同事因为吃外卖闹肠胃炎,现在还没好利索,所以我能不吃外卖就尽量不吃,保不准哪次就“中奖”了。
  到了二楼,食堂的大师傅已经开始收拾卫生,擦拭橱窗。我跑到卖重庆小面的窗口,煮面的汤锅还冒着热气,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师傅正在整理面碗和漏勺。我不抱希望地问:“师傅还能煮面吗?“大师傅笑眯眯地看着我,操着一口齐河方言说:”能,能啊!“说着,又把整理好的漏勺抽出来,从塑料箱子里拿出一团面条,放到锅里煮。在我等面的时候,又有两个男生走了过来,说:”煮两碗面。“”好,好。“大师傅一边答应着,一边又拿了两团面条放到锅里。此时已经七点多了,二楼食堂的下班时间是七点整,其他大师傅已经收拾完了,坐在餐桌上吃饭,而这位大师傅一点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笑眯眯地问:”要加什么料啊?吃辣吗?香肠和鸡蛋都是免费的。“直到我与那两位男生坐下来吃面,大师傅才重新开始收拾。
  据我所知,食堂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准备早餐,晚上回到宿舍通常是八九点钟,他们大多来自济南周边的村镇,家里还有田地,农忙时要回家帮忙收割庄稼。他们拿着微薄的薪资,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很少有人会关注他们。如果把山东大学比作一艘巨大的轮船,他们处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没有姓名,面目模糊,正是这些普通的农村务工人员为山大的教工学生提供了充足安全的食物供应,保证了山大这艘巨轮的正常运行。为远在异地求学的学子送上一碗热面,一份营养均衡的饭菜,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


【作者:蒋震图书馆阅览部 谭海燕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