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生活中的经济学参课学生 周小琪

发布时间:2016/06/22 09:04:26   点击:  

6月21日 星期二 晴
  作为一个理科生,平时接触到学科以外知识的机会本来就不算太多,机缘巧合选择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选修课。和这门选修课的名字一样,老师在选修课上用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例子,给我们讲解生活中一些很常见且富含经济学原理的事例,从机会成本讲到通货膨胀,从路径依赖讲到囚徒困境,打破了以前经济学高深莫测满是无聊模型的形象,发现“蓦然回首,经济学却在灯火阑珊处”。每次上完课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考虑问题也会不自觉充当一个“理性经纪人”的角色。
  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每次到要我做选择的时候,就会焦虑不安,没有办法做出任何选择,在接触到“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之后,不能说每一次都能做出最合适的决定,起码能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会有考虑问题的思路,这让我获益匪浅。
  最近临近考试周,很多课程都要结课了,老师们选择的形式大多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ppt展示,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每个成员做的事情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牵涉到所谓的“智猪博弈”的论点,能者多劳,却不一定多得。单单就任务多少的分配来讲,难免心里不太好受。但如果带入“正和博弈”的思维去看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合作能够产生“1+1>2”的效果,我为什么还要在纠结于任务分配的多少呢?这样想想,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就顺心很多了,ppt展示的时候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事例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论证,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现时代下很多方面都需要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象牙塔里,要自己寻找机会,走出去,学会其他思考问题的方法。


【作者:化学院 2014级 周小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