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社会实践成员 赵明明

发布时间:2016/07/08 00:17:33   点击:  

7月7日 星期四 晴
  2016年7月7日,行知“医+1”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实践活动,我们走进了历下区的各个社会服务中心,去实地了解全科医生的相关情况。
  全科医生,医生的一个类别。在欧美的发达国家,已成为了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类人,出于对全科医生的尊敬与爱戴,他们被赋予了一个称号—“生命健康的看门人”。
  在中国,“有病,看病,治病”一直是个人与社会所关心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个就医的过程中,所暴露出“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又是其中核心。“就医的难与贵”所讲述的社会现象却关乎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社会国家的安定。从小处,这是一个人的生命;从大处,这是一国的生命。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医疗结构的变革与完善。
  就医是分层次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求得名医与高端设施自然是心理趋向,而这结果却是高层次医疗对低层次疾病的消耗;同时,低层次医疗得到了冷落,医疗资源受到了“两次浪费”。从医疗行业而言。医疗行业为服务行业,所以它必须关心消费者—患者的需求。因而,大量精力投入高端的医院建设,少量精力投入低层次疾病治疗场所。所造成的“两次浪费”的口子越撕越大。无论是医生、医疗还是个人生活,都因而耗损。
  全科医生行业的发展却恰好相反。承认医疗的分层次性,并且愿意区别理性对待疾病和患者。这种的理性,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和谐、医生利益的分配更加合理、老百姓生活更加健康幸福。如果说医生是一份梦想而非简单的一份职业。我相信全科医生比从手术中拉回濒死者的惊心动魄毫不逊色,医疗资源如果能让医生更多的个体化治疗、与人们长时间合作、治疗层次化,也一定会更优雅动人。
  最后,祝福和尊崇每一名全科医生,哪怕他仅是一位社区工作者,却是人们生命的忠诚看门人。


【作者:医学院 2014级 赵明明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