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新华院旧址实践者 张昭芬

发布时间:2016/07/12 10:59:43   点击:  

7月11日 星期一 晴

   2016年是建党95周年,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95年的辉煌历程。这95年,它从嘉兴南湖上的一顶乌篷船,发展到现在,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新中国。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结合济南的当地历史情况,我们调研了济南抗战历史以及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状况。今天我们组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到目前位于济南第六职业中专内的新华院旧址。
  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从洪家楼校区来到了济南第六职业中专这里,大家一起在校园中寻觅着新华院旧址究竟在哪儿,无奈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有见到。无奈之下我们去了学校的值班室向门卫大叔请教,大叔狐疑着给我们指了方向(大概是没想到有人专门来找这个地方把),再经过一番寻找终于一堆健身设施后找到了一排小平房,上面写着“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院旧址”。新华院是当年日军在山东设立的关押中国战俘的集中营,集中关押被军法会议判处有期徒刑的被俘、被捕军民,进行奴化教育,强迫从事各种奴役性劳动,供挑选去东北和日本的劳工,当地的群众在当时称它为“阎王殿”。这样一个充满了罪恶,流淌着鲜血,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了原来的样子,现在的它只剩下一个小院、几间平房,听说它现在也供第六职业中专的同学教学使用。褪去了抗战时期的血色,现在的它只是一排沉静的小屋。也许平常的上课时间这里还会有同学们在上课学习。
  这次来新华院旧址,我们看到的它已经和现在的房子没什么区别了,如果不是上面挂着新华院旧址的牌子,我们也许根本就认不出这就是我们在找的目的地。就文物和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有些可惜,现在的它完全看不出年代感,没有了历史的沉淀感。但就情感来说,我觉得它成为现在教学场地却远比一个抗战遗物要好,这个地方开始洗去了流淌在它身上的鲜血,开始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它的历史流变正见证这我们的历史发展。感恩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的年代,建立起了一个繁荣的强盛的中国,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作者:政管学院 大二 张昭芬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