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微公益协会走访者 姜逢宇
发布时间:2016/07/15 08:59:19 点击:
7月14日 星期四 阴
车还没停下,远远地就看到一名身形干练的男子热情的向我们招手,他就是我们的走访对象,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会长孙建涛。
我们约定好在协会的总部见面,但是这里却丝毫不见公益组织常用的爱心,红十字等元素。这栋三层门市房的牌匾上写着“本道阅读”四个大字,我们走进门厅,这里装修古朴,书盈四壁,木桌上还放置了一套完整的茶具。沙发上坐着几个正在读书的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我们下意识的噤声,若不是孙会长领我们进来,我们还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孙会长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他解释说:一层是协会专门建立的一个读书室,完全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品一杯香茗,享受阅读时光;而二层三层,则是协会的办公区域。我开始感觉到微公益协会与众不同的地方了。
在孙会长的讲述中,微公益协会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了。协会规模不大,却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资助贫困孩子的爱心人士从海内外亲自赶来泗水县,走进孩子们的家中为孩子们送上必要的物资、善款。爱心人士如此“折腾”,是因为协会自成立就坚持着“不接触每一分资金”的原则,仅仅作为爱心人士和受助孩子间的桥梁。这样做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却也给协会带来了极佳的口碑。
孙会长是个内心细致的人,这份精细也注入到协会的工作中。协会坚持为每一位爱心人士找到最合适的资助对象,然而这小小信念的背后却是巨大的付出。一周7天中6天下村调研,制定的个性化档案堆满半个屋子,调研车辆累计行程2700多公里,才保证了爱心人士咨询时第一时间推荐受助对象的高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如此多的受助对象,孙会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带着协会和政府部门积极协调,能找个工作就找个工作,不能工作就送去几只羊羔,让村民养羊,把政府的光伏发电项目带到村子里,给村民谋出路等等。既然受资助的人总是不愿宣扬,那就给他们机会,光明正大,自力更生。
协会开始只是默默付出,但是协会的好名声却一传十十传百,这反倒让孙会长犯了愁。大家都劝他,既然工作干得好,就该抓住机会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孩子们的情况,孩子们受资助的几率也大些。但是孙会长却有些保守,觉得资助对象一定不愿意让自己的信息过度曝光,但是同事们说的确实有道理。沉默还是宣扬?孙会长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平衡之法。现在,协会隐去了每一个孩子的姓名,以唯一的编号取而代之,然后借网络将孩子们的情况扩散出去,这也属无奈之举吧。
孙建涛,90年代入伍,成为兰州军区标兵连的一名战士,接受部队的教育,在军营里入了党。他还很兴奋的告诉我们,现在他的老首长老战友都知道了他的“微公益协会”,过两天就要组织考察团来协会考察,资助。曾经,这个泗水人,带着革命老区的淳朴善良走出去,现在,还是这个泗水人,带着更多的同道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谓本道。我想这份淳朴善良就是孙建涛的“本道”吧。
【作者:土建学院 2014级 姜逢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