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求索”调研队成员 简佳星
发布时间:2016/07/16 09:40:39 点击:
7月15日 星期五 阴
一大早,闹钟把我从闷热的梦中叫醒。我揉揉眼睛,看了看表,六点半。今天上午九点,我们“求索”调研队要就我们的调研内容对傅静老师进行采访。匆忙洗漱完毕,我打开电脑,反复检查了昨晚准备好的访谈问题文档,确认无误后,便奔向了打印店。
我们和傅静老师约好上午九点整在政管学院院楼西门见面。我和队友王坤买好了供老师解渴的矿泉水,拿着装订好的访谈问题,提前十五分钟就到了约定地点等待老师的到来。
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着我们的调研主题。近年来,出现了一连串的重大安全事故,如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深圳特大火灾事件等,许多的相关负责官员遭高调问责,让百姓很欣慰。然而,不久之后,这些被问责的官员又不知不觉地低调复出甚至升任高官,让百姓很不解。问题官员复出失范,“问而不责”、“惩而不实”,使行政问责制成了一块遮羞布,非但不能对问题官员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反而成为了问题官员的救生圈。所以,我们决定做一次关于“从问题官员复出失范现象看中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与完善”的调研。
十几分钟后,傅静老师就带着我们来到了学院办公室,开始了访谈活动。她首先仔细阅读了我们提前准备好的访谈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做调研时应注意的问题。她建议我们首先要明确“问责”、“行政问责”等概念的界定,要弄清楚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和问责标准的具体内容。我们接着询问了傅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她表示,目前,政府对问责制内涵界定模糊,行政问责的标准也不清晰,执行过程不够规范,在不作为、乱作为等渎职现象出现时,对这些官员应该如何问责也缺乏明文规定,所以,中国的行政问责制的确是有待完善的。傅老师还建议我们进行中西方对比,比如,在新加坡等西方国家,党政官员在因渎职、贪腐等而被问责后,其政治生命就基本结束,不可能再复出。
今天的访谈让我们受益匪浅,傅静老师的教诲让我们明白,在调研的路上,我们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提出更具创新意义的观点,来促进中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简佳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