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招生录取工作人员 朱强

发布时间:2016/07/24 18:51:36   点击:  

7月24日 星期日 晴
  整理着电脑上的材料,身旁的机器正在打印着通知书,山大2016年度的招生录取工作就要结束了。从7月9日入驻录检工作现场到今天,不知不觉,我在录检工作上已经“奋战”了16天了,从最初的新鲜到现在的熟悉,我也慢慢了解了招生录检的方方面面。
  每个考生的录取,每一份录取通知书的到来都必须要经过一道关口——录检。这一关,是为了维护考生的利益,为了录取的公平、公正。
  “你的每个操作都‘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记得刚开始接触录检工作的时候,几个有经验的老师总会和我说起这句话。按照教育部的招生录取原则,所有的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操作,但是每个录检工作人员需要审核考生信息、模拟投档比例、分配录取专业、汇报拟录取结果,每个环节都需要录检员严格把控。
  我们是在7月9日这天来到录取场的,进场的当天下午就开始录取前培训。坦白地说,我对“录检”的最初认识,正是来源于此。在我的认识里,录取工作就是核对后通过的过程,没想到开始的实战就让我“碰壁”,招办老师说的那句“录检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点鼠标”让我记忆深刻。
  录检直接面向的是各省考试院,要认真学习各省的录取文件,细致了解加分方案、投档标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经常要跟考试院“磨嘴皮”。由于多种因素,在录取时难免会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处理,如果录检环节这道关不把好,受牵涉的考生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保护。从第一天开始,录检现场的电话铃声就此起彼伏。由于与各省考试院的联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第一天我就打了不知道多少电话,反正是感觉口干舌燥、精疲力竭。看看其他人,好像也不比我们轻松。而这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有时为了某一省份、某一个考生,我们都要加班加点直至通宵达旦。在与一个省考试院的老师沟通投档时间时,他说道:“我们的建议是,你先准备好宵夜。”可以说,熬夜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招生录取全面实行网上远程录取,需要等到各个高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提交,才能进行下一个类型的录取,时间延后自然是家常便饭了。
  “又完成了一个”是我们的口头禅。每当一个省份的录取工作结束,就像是高考完成了一门考试。每一个录取的结果,凝聚着每个录取工作人员的使命感、责任心。我们用行动为每个考生“保驾护航”。
  在录取的过程中,我还见证了2016年山东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产生。通知书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山大的文化精神,更要贴近每个考生的心理。作为学校送给每个考生的第一份礼物,也是值得永久收藏的一份礼物,这个通知书的产生经历了多稿的设计,大到整体成稿,小到元素的使用、纸张的选择,都经过了多次的论证。“要用心去做,这是给每个考生最好的交待。”
  其实“用心”的不仅仅是通知书的设计,在招生录取的各个环节,我们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投档比例的确定是每个录检员一遍遍模拟的结果,专业的调剂也要坚持尽量选择考生相似志愿,每个录检人员会为了一个调剂志愿设计多个调整方案,就为了与考生的志愿更接近。用心,是我们应该有的工作态度,更是我们对每个考生着想最直接的体现。
  录取工作渐渐接近尾声,最后一项工作是把录取考生的电子档案打印装袋,服务人员贴心的在我们的工作大厅打开音乐。招办的老师告诉我,“每当这里音乐响起,就是要分开的时候。”忽然有了一种离别的伤感。
  因为工作的纪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不能和家人相聚。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天,我们录检的小团体也变成了一个“小家”。我要感谢录取过程中给我帮助的每一个人,让我更加熟悉工作,更加有信心;我要感谢为了录取付出心血的每一个人,因为大家的努力换来了这个夏天最好的收获。
  我会期待九月入学报道时,每一个新生自信的笑脸,因为这是招生录检工作最好的结果。山大欢迎你的到来!


【作者:物理学院 朱强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