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泉心支教团成员 吕丹

发布时间:2016/07/25 10:52:18   点击:  

7月24日 星期日 晴
  这个夏天,我跟随学院的“泉心”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六安开展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被“困”在一所只有十来间教室的小院里。
  安徽的夏天很热,我们或是一边上课一边流汗,或是一边做饭一边擦汗。我们5个女生挤在一间教室改装的宿舍里,他们7个男生也是如此,闷热潮湿,蚊子横行。大家几乎都是北方人,这种环境一天天都在刷新我们的底线。
  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条件固然艰苦,但是村民的热情,学生的求知欲,团队的精诚合作和乡村的宁静祥和让我们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所学校原本只有5个在读学生,但是我们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有24名同学,第二天有39名同学。这背后,是校领导和村支书对我们大学生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学生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们需要自己做饭,村民就偶尔送来一些新鲜蔬菜;天气炎热,有时会吃到解渴的西瓜。我们被村民的热心所感动,给学生带来精彩的课堂的欲望更加强烈。晚饭后,我们往往三三两两,搬个凳子在门口聊天。乡村夜晚的静谧让人心无杂念,不再离不开手机,只是看着眼前飞舞的萤火虫和天空闪亮的星星感受心灵宁静的片刻。
  我喜欢这样兢兢业业上课、快快乐乐聊天的生活。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
  在这里,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备课、上课、值班、做饭、洗碗等等。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分工明确操作简单。比如洗碗这件事,队长没有规定谁去做,但是吃完饭总有人主动收拾“残局”;比如洗菜择菜,没有规定谁去做,但是有时候都不知道是谁早已做好了这些事。“主厨”说要做一个茄子炒鸡蛋,大家纷纷回应:“茄子怎么可以和鸡蛋一起炒?”但是动手的时候,有人削茄子皮,有人洗西红柿,有人递上各种调料,然后一起享受美食。上课之前,或许你不知道是谁帮你打开了多媒体设备;汗流浃背走出教室的时候,同伴已经为你倒好了一杯水……
  我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时常感受到私心和不真诚。但是在这里,我们只是团结一心,想尽一切办法在这穷乡僻壤里坚持我们想做的事。山里的孩子们,他们已经上了初中却依然背不下来26个英文字母;小学生能上一节英语课都是奢侈。我们作为支教队员,都抱着“给孩子们带来知识,让他们拓宽视野”的信念,力争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传递正能量。
  十天不长不短,但是我们都竭尽全力,辛苦着并享受着。

【作者:化学院 2014级 吕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