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连心支教团团员 陈连双

发布时间:2016/08/01 14:03:03     

7月31日 星期日 晴
  又是一年不平凡的夏天。
  距离去年支教已经一年,整整一年。
  离开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清泉中学已经一年。
  但是,在那里的记忆仍是萦绕脑际。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麻烦。
  记得最后几天的家访,每天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每天回到学校都是下午,甚至有几次是晚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去家访,全身疲惫的我还竟然还穿了高跟鞋去家访,几乎是走几步路就会崴一次脚,那晚从学生家出来的时候已经九点。那时候真的好委屈,虽然我不是娇生惯养,但是也从未受过这样的苦。当时想从山上滚下去的心都有了。但是,我没有,我有我的队员搀着,有我的学生陪着,在眼眶里的泪总算是转了回去。山里的夜晚似乎更加黑暗,天似乎更加高远,星星似乎更加明亮。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吟诗高歌,一路谈天说地,就这样,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目的地也渐渐逼近,尽管苦累和疼痛未减,但似乎也被一幕幕温情感动了。现在回忆着,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下山来的,那种苦痛,余生是不敢想像,也没有勇气再去经历的。但我没有丝毫后悔和抱怨,也确信那晚将会让我永生难忘。不是因为我自己作死,而是因为在我作死的时候一直有那么一群人在我身边帮助我,陪伴我,带给我安慰和安全感。
  我很庆幸,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学院,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追求和道路,但是却在支教时有了交集。我很庆幸,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在保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伤害,他们不是亲人,不是恋人,不是闺蜜,而是曾经朝夕相处,在你光鲜亮丽时加油助威,在你伤心失落时挺身而出的患难朋友。在茫茫人海,我如一滴孤独的海水,遇见他们,是我最美丽的意外,有他们作伴,让我不再感到孤独和渺小,让我在严寒酷暑都能体会水流攒动的活力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支教也需要一颗铁石心肠,做到没心没肺。
  在最后的文艺汇演上,不争气的我们还是落泪了,在镇长和校长面前出丑了。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舍不得这个生活了二十一天的地方,舍不得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里有我们备课的身影,有我们被孩子们气的要死要活的无奈,有支教队员因为学生送的小礼物而相互炫耀的得意。有太多的情感在这里,难以放下,难以割舍。直到现在,还会有从遵义来的电话,他们不善言辞,只会说“老师,我想你了”,然后无言,但无声胜有声。每每接到这样的电话,心里总是有一阵酸楚。“我也很想你们”我只能这样回答他们。相思,像虫子一样慢慢啃食着记忆,或许直到记忆模糊,成为空空茫茫的大洞,直到有一天忽然忘却,这种啃食的苦痛才会消失。可是,那天,似乎很遥远。
  我甚至在想,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是否还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有这么一群人,曾经出现在他漫长的生命里,教育他:有志者事竟成。在最后一节课上告诉他们:“Not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我认为,在那些日子里,我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启示,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很大,温泉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他们去探索,有很多方法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无求无尽,但是学习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方法了。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记得这些,不也不知道会不会和我一样,回忆起那年夏天--天很晴朗,风很清澈,眼睛里泪水婆娑,但是从头到脚底都是快乐的。
  我做不到没心没肺,忍不住的偷偷去想念。但是,我也无悔。
  我的理智在控诉着支教所受的苦和累,还会出现很多招架不住的突发情况。但是我的感性也在呐喊着:人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选择,选择支教是大学里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那里的日子将会让我永生难忘。温泉,绥阳,遵义,贵州,我会回来的。

【作者:外语学院 2013 陈连双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