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郑连虎
发布时间:2016/08/15 10:12:46 点击:
8月14号 星期日 阴
窗外的蝉鸣愈响了。
在书桌前久坐,遂起身休息,驱赶困乏。原本忽略的蝉声,也在一瞬间放大。循声望去,葱葱郁郁之间看不到蝉的踪迹,反倒逍遥。
朱明盛长,济南的湖滨柳下该是极好的去处。然而洪楼却没有这番享受,错怪老校的人只好怨她被闷热包裹,不得清凉。然而老校也不亏待真正欣赏她的人,送上一曲顶好的合鸣,在窗外唱响。
这合唱响亮,迫着思绪随声而动,飘向远方。一路高亢,从耳廓到胸腔,迸裂的热情一曲曲灌下,畅快琳琅。突然,所有声部瞬间打乱,万马奔腾,两军齐吼,刹那天崩地陷,地暗天昏。进击的鼓点,震起荒漠长沙,被狂风挟卷,吞没刀光剑影,随着蝉声戛然而止,一切沉寂,兀自消失,空留下塞外孤城,一弯冷月。
这演出,是毫无保留的奉献。无须怀疑这份赤诚,这是积聚一生的真情吐露。于是,当每一只蝉都肆意高歌,由着自然的节奏组织起狂野旋律,这老校的树林里,便有了夏日的光辉。这光辉一贯奔放,在我记忆中已深入三夏,余音绕梁。
可蜩鸣何止三夏呢,这是期待千年的相逢。曾几何时,与蝉鸣相和者,可是唐朝的玉笛么?蝉声带着诗人的魂灵前去往生,而自己将再次消失在济南又一轮长夏里。当诗意不甘平庸,蝉声也留给听众足够的享受和追忆。古今由此贯通,心灵就有了跨越时空的联系。
听这断断续续地奏鸣,莫名念起故乡。在故乡淡淡的记忆中,可能也有片杨树林儿吧,只是那入耳的蝉声,融化在童年无忌的欢笑里,作了今日的乡愁。少小离开生我之乡土,这份记忆是缈远的;而怀乡之痛,却在此时无故作扰。幸有老校这蝉声足慰风尘,蝉鸣顺耳,权作乡音。
伴着下午六点逐渐暗淡的日光,这蝉声也稀疏下去,一日将尽,八月过半。立秋已立,而收获还需努力。蝉的蛰伏,该是这份努力的一种诠释。破土蜕变,饮露高歌,这是梦想驱动的心路,无悔,且执著。
蝉鸣轻了,坐回桌前,心依旧火热。
【作者:政管学院 2013级 郑连虎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