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 医学院本科生 王佳佳
发布时间:2016/08/23 09:31:47 点击:
8月22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进新科室的第一天,与在外科轮转时一直在病房学习不同,今天我跟随老师去了门诊。在门诊见到的病人比病房要多很多,自然病种也各种各样,如果说病房医生的主要责任是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那么门诊医生还要具备另一项技能——针对不同病人的各种情况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不仅要求医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看着诊室外面焦急等待的病人,我不禁想起之前我陪妈妈到医院看病的经历。
山大二院是离我家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当时陪妈妈看病就是在这里,不同的是当时的我坐在诊室外面,以患者家属的身份来“求医问药”,而今的我是站在诊室里面,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观摩学习。这一外一里,两种不同情境的转换与对比,让我体会到医患关系紧张的个中缘由。作为患者家属的我,在诊室外面排了近一小时的队终于见到医生的时候,非常希望医生能仔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仔细查体,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所以当医生简单询问几句就开出检查单要求去做检查时,心里难免愤懑,觉得自己排了半天队被医生几句话就打发了。如果医生态度和蔼还好,但若遇到比较严肃的医生首先第一印象就不好了,再加上万一吃了几天的药并没有什么效果,那医生的坏名声估计就这样传出去了。
可今天跟老师坐了一上午门诊,才真正体会到门诊老师的辛苦。外面排队的病人有多少,老师的工作量就有多大,病人一方面要求医疗服务的方便快捷性,希望自己不用排队预约,到医院就能立刻看病,一方面又要求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一性,希望医生的问诊时间能长些,这两者本来就是矛盾的。等在外面的人希望里面看病的人能再快些,里面看病的人希望自己的时间能更长些,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折衷的方法就是医生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多拿出些时间来看病,听同学说很多科室的门诊老师下午两三点吃午饭已是常态,有时看着老师一上午面对四五十个病人的各种问题还耐心解答,顿时对他的超凡能力佩服地五体投地。
医生看病很辛苦,病人生病也很痛苦,大家能做的就是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在面对病人时,想到当初妈妈生病时自己作为病人家属时的焦虑,我对病人就会更加耐心认真。同样,在我实习之后,每次妈妈看到医生就会想起我实习期间的忙碌与疲惫,对医生也就多了些理解。希望大家相互多些体谅,少些猜疑,相信我们。
【作者:医学院 2012级 王佳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