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 材料学院硕士生 孙挥
发布时间:2016/08/24 09:36:36 点击:
8月2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我在丹麦技术大学交流学习的第22天,下周四我将启程回国,早上跟往常一样七点多来到实验室,打开电脑翻看昨天做好的试验计划,穿上实验服将准备好的实验样品放进烧结炉中加热处理,然后回到电脑前再查找文献。
刚到哥本哈根的几天不是很适应,一是在倒时差,二是要熟悉新环境。化学系Jens UIstrup院士(山东大学荣誉教授)和张敬东副教授课题组里面的人都很nice, 对我这个小硕士都关怀有加,在实验上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张老师告诉我不要急,学习时间比较短只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如果手里钱带的不够可以先给我一些,还把她住的地方和联系方式告诉我,以防紧急情况好告诉她,这着实让我很小感动。
在每一个新人进入实验室之前,都需要经过系里面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到的第三天我便经过了安全培训,能够穿着白大褂出入实验室还是很开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做洗烧杯电解池等玻璃容器,这在我平时看来很轻松简单的事情,在这里要求却很高,跟电化学相关的玻璃容器都需要用稀硝酸加热处理再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三次。
这里的人都很享受生活,每天八点多到办公室,不到十点的时候去喝杯咖啡,下午可能五点多就回家了,加班不是很常见,周末更见不到加班的。但是加班的都是中国同学,大家还是蛮拼的,这里可以随时刷卡进入实验室,不受时间限制。最费时间的事情就是每天要买菜做饭,这里餐厅只供应一顿午饭,早晚都不营业,每天做完饭洗完澡都要九点多也差不多快要休息了,早上六点左右起来准备早餐,所以只能白天尽量地提高效率。这里的硕士做课题时间6个月左右都比较短,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博士需要三年但是也没有文章的指标要求。上周有幸听了一场硕士的答辩会,工作量远远没有国内的大,但做的深度和思考却很透彻,而且答辩委员会提问环节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对课题的每个细节都询问地都非常细致,这也许就是欧洲人的严谨作风。
丹麦的环境优雅舒适,这里的人很热情友善,房东夫妇对我更是如此,总是会问我住的习不习惯、还有没有什么其他需要。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思维方式。安静的去学习知识,不急功近利,学生阶段就应该去充实精神追求而不是一味的崇拜物质,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也正如张荣校长所说的坚守求善的品格,大力弘扬求是的精神,积极提升求变的能力。
这个夏天在丹麦技术大学交流学习将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作者:材料学院 2014级 孙挥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